在過去幾年里,APM一改傳統服務于大型企業的昂貴、復雜、耗費大量時間的IT管理部署方式,以低廉的價格、先試后買的靈活消費方式、以及不依賴專業銷售和服務人員的SaaS交付模式,為各路服務商贏得了大量用戶。基于此,我們對行業中幾家領軍企業的市場和競爭策略進行全面剖析。
在《2014年全球應用性能管理市場份額分析》一文中我們提到,新興APM服務商在2014年的業績表現遠超傳統服務商,接下來,我們看看APM業績排行前五,占據43.4%市場份額,平均增速達到16.1%的APM企業和Newrelic等新興APM企業在過去一年是發展策略和取得的成績吧。
Dynatrace繼續鞏固其領軍地位

Dynatrace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專注于用戶體驗的公司,2011年Dynatrace被Compuware收購后,成為APM領域銷售額第一的公司,年銷售額接近4億美元。2014年,Compuware被私募股權投資公司Thoma Bravo收購后,Dynatrace再度分拆為一家專注于APM的獨立公司。
在過去兩年里,無論是早前的Compuware還是如今的Dynatrace,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來自NewRelic等新玩家的壓力,一直在進行產品和市場策略的變革。目前看來,Dynatrace的轉型是相當快速和成功的,無論是銷售政策和渠道執行力,還是新技術的應用和商業合作的拓展。

Dynatrace 推出了一整套與其公司同名的應用性能管理(APM)產品組合,包括提供應用深入分析的Dynatrace 應用監測,用戶深入分析的Dynatrace 用戶體驗管理和Dynatrace 模擬監測,應用感知網絡深入分析的Dynatrace 數據中心真實用戶監測。全新的產品系列名稱和品牌強化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新一代 APM 產品的集成性和統一性,從終端用戶視角了解應用和數字化渠道所需的關鍵深入分析,為用戶提供綜合的應用性能管理服務。
這些新產品的上線,以及定位于中小企業的SaaS服務的推出,雖然為Dynatrace帶來的收入增長并不太多,但卻把企業拓展到了遠超傳統客戶數量的新興市場中。
CA Technologies保持亞軍地位,得益于其在APM領域的追加投入

CA Technologies是一家全球領先的IT管理軟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和技術涵蓋IT的所有環境,為企業提供IT管理、安全、性能優化、服務保障、云計算等產品和解決方案。CA的應用性能管理產品Wily基于統一的應用、基礎架構和網絡性能解決方案,監控、分析和報告混合IT環境下的業務交易,不管是物理、虛擬還是云環境都能快速確定并解決問題,避免重要服務的中斷。創新的關鍵業務性能管理能幫助企業根據業務影響優先解決重要問題。

同時,CA也是另一家作出重大產品變革的公司,通過開辟APM的全新商業用戶群體——公司管理層和銷售、市場等業務運營人員,試圖奪回市場的領導地位。CA在過去一段時間里進行了頻繁的產品迭代(2014年7月發布CA APM 9.6版本,12月發布9.7版本),以追趕行業創新者的步伐,并因此一改過去幾年的頹勢,在2014年獲得了14.7%的增長。
在移動APM方面,全新的用戶界面和強大的分析、綜合監測能力,同樣為CA Technologies拓展商業用戶提供了助力。
IBM憑借全面的產品線保持強大競爭力

與CA激烈爭奪APM市場亞軍位置的藍色巨人IBM,在2014年把主要精力放到了降低各種APM產品組合的復雜度上。這對任何擁有復雜產品組合的廠商來說,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IBM的做法是從去年Q1開始,通過新推出的支持多租戶的SaaS APM解決方案——IBM Performance Management(https://www.ibmserviceengage.com/application-monitoring/learn ),把市場的關注和產品的力量聚焦于一點。

這種基于SaaS的服務交付模式不但在市場上被廣泛采用,也成為帶動IBM APM市場增長的驅動力,并成功應用于IBM基于 Cloud Foundry構建的新一代云應用程序開發平臺——IBMBlueMix上。而IBM APM業務的增長,也得益于其龐大的安裝基數。根據Gartner的調查,IBM是少有與新興的APM服務商產生激烈競爭的IT大廠。
戴爾贏得了產品,卻失去了市場

戴爾為了增強其在軟件和APM市場的綜合實力,于2012年7月把靠數據庫管理軟件起家的Quest Software收入囊中,而Foglight作為Quest的性能應用監控解決方案自然被合并到Dell的軟件產品線中。Foglight是業內首屈一指的數據中心監控管理軟件,在存儲和虛擬化管理方面獨樹一幟。

然而直到2014年中,Dell并未把注意力和投資放到APM領域,隨之而來的是Dell Foglight的市場份額逐漸被其他APM廠商所蠶食,9.3%的市場增長率遠低于行業15.8%的平均增長數字。為了收復失地,2014年中,Dell宣稱將重新聚焦APM,并公布了全新的產品戰略。年底之前,Dell把一款基于SaaS的APM產品推向市場,但對Dell本年的APM市場份額影響已經微乎其微。
Dell的戰略是構建一個通用平臺,在平臺之上通過具有強大功能的產品組合來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不像過去,利用完全獨立的產品實現不同功能。在Dell搜索Foglight,可以找到20款系列產品,針對不同的數據庫、語言和應用程序:http://pilot.search.dell.com/UnifiedSearch/Foglight。
微軟利用自身的企業產品和開發生態推動APM發展

微軟的APM產品線從2013年剝離出System Center大家庭,集成到開發工具組合Visual Studio中,以便更好的服務于開發者組織。這有助于推動微軟其他企業級產品線的用戶,如SharePoint和Exchange,更好的使用其APM產品。

微軟APM能夠對應用程序和底層基礎結構進行深度的分析,確保頂層 Microsoft 工作負荷的健康狀況,比如 Exchange、SharePoint、和 SQL Server。使用服務模板能以更快、可重復的配置方式部署LOB 應用程序和 Microsoft 工作負荷。此外,不論是.NET 還是 Java 應用程序,都提供代碼級的可追溯性和診斷,以確定應用程序的性能和健康狀況。同時可以深入Windows Azure和私有云提供跨越存儲、網絡以及計算資源的豐富洞察。通過與Visual Studio集成 ,開發人員和運維人員之間的協作變得更加容易,能實現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快的應用程序發布周期。
微軟的產品戰略調整成效顯著, APM收入在過去一年里增長了21.8%,微軟也籍此首次躍居APM服務商前五的行列。在這里,開發者的力量成功超越了用戶案例的作用。同時,基于SaaS在線模式的APM產品也獲得了遠超System Center時期捆綁售賣的創新速度。
Splunk的通用平臺具備強大的產品驅動力

Splunk產品的通用性在采用APM工具的用戶中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特別是在滿足日志分析和IT運營分析(ITOA)方面需求的時候。Gartner的調查數據表明,大約40%的APM用戶是為了進行日志分析,其中將近一半的用戶選擇了Splunk。

隨著Splunk Cloud的推出以及SaaS APM產品的提供,Splunk的移動和大數據分析能力所表現出來的強大實力被各行各業的客戶廣泛認可,從政府到大型零售企業,通信業和其他垂直行業都在用SplunkAPM工具監控企業的數據表現。該公司在2015年度財報中表示,在過去一年里新增客戶超過2000家,客戶總量超過9000家,客戶的增長為公司APM收入帶來強勁增長。
New Relic憑借其強大的SaaS服務晉身前十

憑借在APM和服務可用性/性能細分市場的收入增長,New Relic在2014年12月成功登錄納斯達克,當前市值接近16億美元。在過去的18個月里,New Relic瞄準SaaS,成功的從提供單一產品的公司轉變為平臺級企業。
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相信通過云服務交付的APM不會造成性能損失之后,APM即服務(APM as a service)的需求不斷增長。實際上,New Relic在去年高達71.3%的迅猛增長,也成了2014年APM市場SaaS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調查顯示,雖然仍有部分用戶拒絕使用基于云服務的基礎設施監控工具,但這種話題的爭議性已經越來越少。在客戶需求方面,隨著市場細分的加速,New Relic主要滿足中等規模企業和以研發為核心的企業在APM方面的強勁需求。
AppDynamics憑借On-Premises定制服務和通用SaaS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為滿足區域客戶和行業細分客戶的強勁需求,AppDynamics的核心平臺提供了跨越基礎設施架構的監控能力,無論是服務器還是數據庫,或者是基于私有云、混合云的定制化需求和基于SaaS的通用產品需求。在2014年,AppDynamics還加強了對其核心功能——應用分析的推介,該功能可以抓取和分析業務與運營、IT基礎架構指標的關聯關系。籍此,AppDynamics成功的把產品從IT采購的范疇擴展到了運營和管理領域。

AppDynamics憑借其易于安裝部署和操作簡便的用戶界面,以及功能的免費試用,正在成為用戶優先評估的APM工具。該公司不僅在平臺支持上發展迅速,在區域市場的拓展上也是成效顯著,亞太地區和拉丁美洲等地區都有不錯的收入。在Gartner的2014年APM市場份額研究報告中,AppDynamics取得了246.5%的增長和7900萬美元的收入。
惠普抱守ALM,APM收入不斷下滑
在APM收入排行前十的企業中,惠普是唯一出現收入下滑的企業,雖然惠普提供與應用生命周期管理集成的各種 APM 解決方案,并在測試領域具有強大的優勢。惠普利用這些集成提供針對開發運維的生命周期解決方案。例如,HP Diagnostics 可提供應用代碼可見性,并與 HP AppPulse 中的預測分析功能相結合來觸發警報,從而提前發現最終用戶異常情況,避免它們發展成為服務級別問題。針對延遲,解決方案可深入追溯到應用堆棧層。HP ALM-APM 集成的價值在于,HP AppPulse 將能夠獲知各種情況,如最近在生產中進行了代碼更改,導致性能指標發生更改等。
云智慧深耕APM多年,步入發展快車道

云智慧作為國內最早推出應用性能監控產品的SaaS服務商,在過去的幾年里憑借其定位于應用性能監控(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的產品——監控寶,積累了豐富的主動、被動監控和即時告警經驗,以及數以十萬計的用戶。

2014年,大中華區作為全球IT增速最快的區域市場,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和互聯網+政策的驅動下,迎來了云計算行業的爆發式增長。云智慧適時推出了針對應用性能管理的端到端產品——透視寶,加上紅杉資本1500萬美元B輪融資的注入,從技術到銷售,支持和運營團隊實力都得到了迅速補充。2014年下半年開始,云智慧的月收入環比增長超過20%,201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