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未到,硝煙就已經在家居行業彌散開來。據《京華時報》昨日的報道,天貓想到傳統賣場口袋里掏錢的做法,引發紅星美凱龍的公開封殺,也惹得居然之家發文管制。目前,國內19家較大規模的家居賣場,悄然納下了“投名狀”,對天貓等電商平臺的沖擊,將實施聯合防御。(相關報道詳見17版)
去年“雙11”,阿里巴巴集團透露,淘寶和天貓“雙11”全天交易額突破191億元,這在讓傳統賣場深感震驚的同時,也會去計算自身被切掉多少份額的“蛋糕”?;诖耍斀衲?0月22日天貓召開家居行業“雙11”動員大會時,令傳統家居賣場不安甚至憤怒就很正常。但面對電商的來勢洶洶,傳統零售業只能被動應對或者聯合抵制嗎?
顯然,像19家家居賣場聯合抵制天貓這樣的做法并不聰明。首先,聯合抵制有違法的嫌疑。《反壟斷法》第十三條規定,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其中就包括聯合抵制交易。19家賣場聯合抵制天貓,顯然將損害市場公平競爭和消費者利益,因此會有違法之嫌。
其次,傳統賣場此次聯合抵制電商是否會有效果仍值得懷疑。除了購物便利之外,價格優勢是電商的最大利器。如果傳統零售業在價格上不能與電商進行正面交鋒,類似于聯合抵制交易這樣的措施,恐怕很難應對電商的挑戰;而類似“不許使用電商的移動POS機”這樣的規定,也不一定能發揮實際約束作用。
在筆者看來,傳統賣場與天貓的博弈,不能指望通過聯合抵制去保護自身利益,而應該進行理性競爭,其手段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在價格上適當讓利,在消費體驗上做足文章,在售后服務上不斷創新,就能將自己的優勢最大化地發揮出來。而電商即使銷售價格再低、消費者購買再方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換言之,只有“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才是傳統賣場的生存法則。如果以涉嫌違法的手段進行競爭,既有可能遭遇法律制裁,商業形象也會受損,那樣將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