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支付市場狼煙四起。為保護既得利益,銀聯、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巨頭間的明爭暗斗逐漸升級,攻防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支付寶不得不與微信支付和銀聯進行“兩線”作戰。
微信支付反擊支付寶
10月16日,支付寶高管、阿里金融國內事業群總裁樊治銘在全國媒體見面會上,炮轟微信朋友圈已成為推銷仿真商品的平臺,并指出微信賬戶有被盜風險,質疑微信支付的安全性。此言論一出,引業界一片嘩然。
微信支付馬上做出反擊。10月17日,微信支付團隊負責人吳毅表示,微信支付有財付通的技術支持,具有多級風險控制,對所有商家進行過嚴格評估,因此微信支付的安全性勝于其他移動支付產品。同時,微信支付打出“你敢付,我敢賠”的口號,宣布與人保財險合作推出支付資金被盜全額賠付的保障服務,給用戶吃下“定心丸”。
這場“隔空互嗆”引起了支付業人士的強烈關注。艾瑞咨詢高級分析師王維東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雖然支付寶具有存量賬戶上的優勢,且搭配“余額寶”令其金融屬性更強,但微信是一款用戶數超過4億的社交通訊工具,用戶黏度很強,微信支付在用戶規模上具有后發優勢。
也許是看到了支付寶在社交屬性上的短板,支付寶背后的阿里巴巴繼續出招。記者發現,昨日起,阿里巴巴員工開始邀請身邊好友開設“來往”賬戶。經阿里內部人士證實,昨日阿里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內部論壇發帖,強調了阿里的移動通信產品“來往”的重要性,并要求每個阿里員工11月底前必須有100個外部的“來往”用戶。馬云還稱,“(來往)最大的特色是幾萬名員工不服輸的精神,用愚公之精神去挑戰X信。”
分析人士指出,移動支付的誘人市場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競爭的根本原因。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二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達到了852.4億元,環比猛增90.7%,雖然移動互聯網支付市場呈爆發式增長,但支付寶仍占據著75%的市場份額,微信支付背后的財付通雖排名第二,但其5.8%的市場份額意味著追趕支付寶仍需時日。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支付之爭已不可避免地上升到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個集團層面。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表示,近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競爭態勢,折射出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個互聯網巨頭的業務從PC端向移動端遷移的趨勢,他們都知道未來的戰略制高點在手機用戶群體,誰能掌握手機用戶,誰就能在電商、金融等領域贏得更多利益。
“銀聯版”余額寶出擊
一方面,支付寶在線上支付市場面臨微信支付的潛在競爭,另一方面,支付寶在線下市場也不斷遭遇銀聯的全面阻擊。
去年12月19日銀聯印發的俗稱“17號文”的內部文件號召成員銀行對第三方支付的接口進行清理整治,最終推動第三方支付接入銀聯網絡。今年8月份,支付寶宣布停止線下支付(POS)業務,被業界認為是其面對銀聯“收編”而做出的“壯士斷腕”之舉。據了解,銀聯子公司銀聯商務在線下收單業務上掌握著最大的市場份額,與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展開激烈競爭。
值得關注的是,銀聯系近期又有新動作。銀聯商務在10月18日宣布與光大保德信基金聯合推出類似余額寶產品,將銀聯商務客戶的結算資金直接投向貨幣基金,實現客戶的短期閑置資金增值。
分析人士指出,與支付寶推出的余額寶類似,銀聯商務此舉在于提供增值服務,進一步鞏固其線下收單用戶市場。
實際上,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市場,銀聯和支付寶的暗戰一直在不斷上演。10月17日,銀聯聯合多方設立互聯網金融支付安全聯盟,首批會員單位包括經濟犯罪偵查局、網絡安全保衛局、17家銀行以及9家非金融支付機構。不過,這9家非金支付機構并不包括支付寶。
“銀聯曾邀請支付寶參與,但支付寶并無回應。”銀聯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對記者稱。無獨有偶,早在2011年6月21日,支付寶也曾牽頭設立類似的支付安全聯盟。據一位支付寶人士回憶,當時也曾邀請銀聯參與發起安全聯盟,同樣沒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