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國允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央行正牽頭相關政府部門研究制定監管規章,力圖遏制互聯網金融業備受歡迎的新一代投資產品的潛在風險。
據知情人士稱,中國央行正與銀行業、證券業及保險業監管機構聯手,努力在今年落實相關監管措施,防止消費者信息被盜用或誤用,確保互聯網投資產品的風險得到充分披露,并禁止非法融資活動。
同時,據媒體報道稱,國務院已點頭同意,由央行牽頭成立的“互聯金融協會”,該協會歸口央行分管,而且,未來的監管措施還將涵蓋P2P公司。
據網易科技通過接近政策層面人士了解到,從去年底開始,對互聯網金融監管初步歸口于央行牽頭監管,“只是國務院層面一直沒沒正式下文”。
事實上,在網傳的107號文中,已將互聯網金融定義為新型網絡金融公司,并將監管歸口央行,由央行牽頭制定具體監管辦法。
央行牽頭 落實監管措施
援引華爾街日報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央行正與銀行業、證券業及保險業監管機構聯手,努力在今年落實相關監管措施,防止消費者信息被盜用或誤用,確保互聯網投資產品的風險得到充分披露,并禁止非法融資活動。
知情人士還表示,中央的上述舉措除了涉及到支付寶、微信理財通等,還將關涉P2P公司。
自去年余額寶上線,各類高于銀行存款利率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紛紛出現,“一些中國官員擔心,投資者們并不清楚他們的資金被投到哪里去了,投資者的個人信息也存在被竊取的風險。”同樣,各類P2P公司也爆出跑路、平臺倒閉的消息。
事實上,自去年互聯網金融被余額寶上線引動,互聯網金融監管一直處于空白狀態,網易科技通過接近政策層面人士了解到,從去年底開始,對互聯網金融監管初步歸口于央行牽頭監管,“只是國務院層面一直沒沒正式下文”。
接近政策層面人士曾告訴網易科技,從央行層面,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是相對“寬容”的,央行希望對新型事物保持恰當監管。
在1月16日舉辦的中國互聯網金融高層論壇上,央行條法司副司長劉向民表示,從監管思路上,應對那些市場規模相對比較大,主要的風險基本暴露的業態監管需要進行介入,進行規范和引導。
“對于處在起步階段的業態,可以在堅持底線思維的基礎上鼓勵其對業務模式繼續開展探索。對傳統的金融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的應該要求它嚴格遵守線上業務的監管規定,統一線上線下的監管標準”。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在當天劉向民已向國務院匯報由央行牽頭承擔的國務院19大課題之一的互聯網金融監管課題,提出未來的監管思路。
傳全國級協會獲國務院同意
在今年年初,媒體報道稱,國務院已點頭同意,由央行牽頭成立的“互聯金融協會”。
去年12月,由央行分管的支付清算協會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據專業委員會名單顯示,第三方支付公司、部分P2P均為此委員會專業委員。
今年1月16日,由工信部分管的中國互聯網協會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工作委員會成立,在當天的論壇上,包括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高層均出席。
而此次央行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協會,則為全國性的一級協會,直接由央行分管,據央行有關人士透露,“協會的成立,預示著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業務將納入到監管中來,先從行業規范、自律開始。”
據知情人士透露,成立全國性的互聯網金融協會,只是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課題內容的很小一部分。該課題是去年由央行牽頭承擔的國務院19大課題之一。
另據了解,中國支付清算協會2月10日下發通知,決定2月27日召開P2P網貸業務座談會,以了解成員單位業務發展情況以及相關服務需求,加強交流溝通,為監管政策的制定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