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身邊沒人照顧,想自己去藥店身體卻不聽使喚,感冒了還要加班沒空去買藥……這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今,這些痛點已經解決,手機APP下單購藥1小時內準時送到。
開創這一服務和標準的,是來自于一家低調創業公司——快方送藥。這家成立于2014年5月定位于為年輕人提供送藥上門的服務品牌,首創了1小時送藥上門服務標準,同時構建全國首家“藥店+互聯網”模式,依托自建的線下“藥店”布局和良好的用戶體驗,很快引發了一輪送藥上門服務風潮。
“藥店+互聯網的模式,也許是最適合的購藥服務模式。”快方送藥CEO高越認為,與吃喝玩樂領域不同,藥品銷售屬于專業領域,具有較高的準入門檻和行業壁壘,玩家不多,而且有著獨有的發展邏輯。要想做好送藥上門服務,沒有同時具備藥店運營和互聯網經驗的團隊,很難做好。自6月份快方送藥成功拿到了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之后,快方也在加速和深化線下業務的布局。
首創1小時送藥成行業標桿
眾所周知,用藥屬于剛性需求,當用戶產生用藥需求時往往需要及時拿到所需藥品。抓住用戶這一訴求,快方送藥在業內率先發起了1小時送藥上門服務。消費者手機下單,快方撿藥、包裝到送達消費者手上,全程不超過1小時。
快方送藥CEO高越談起因何以1小時作為服務標準時說:“根據我們調查,大多數人下樓去藥店買藥,通常需要半個多小時。在對用戶用藥時效的需求分析以及實際操作的效率需要,我們最終決定按照1個小時來設計。”
這一標準出來后,突破用藥時效的局限,很快成為城市白領和年輕人購藥的新選擇,用戶積極響應,訂單增長快速,迅速積累了一批種子用戶,很多人因為口碑而成為快方的忠實用戶。此后,多數同行進軍送藥服務領域,都相繼打出1小時配送的口號,“1小時送藥”逐漸成為行業服務標準之一。
除了“1小時送藥上門”,快方送藥在配送過程中嚴格按照醫藥行業標準來進行。藥品運輸使用帶冰盒的保溫箱,內置獨立開發的無線溫濕度監控設備,全程監控藥品配送過程的溫度和濕度,運輸標準已經完全達到新版 GSP服務標準,確保配送的每件藥品都絕對安全可靠。
從合作到自營“藥店+”戰略升級深耕線下
快方送藥最早的業務模式也是采取了“藥店合作模式”,即和線下藥店合作,但在經過前期的運營嘗試后,高越決定將業務模式轉型升級為“自建直營藥店”模式,開創了全新的“藥店+”模式。
為什么要做如此轉變,高越解釋說:“最早采用藥店合作方式,雖然啟動很快,但是問題也很多,用戶下單后卻購不到藥,配送時效不穩定,甚至在訂單量稍微增多時就造成了線上線下打架的狀況。這些問題多是模式問題,無法通過模式內的運營手段加以解決,只能跳出模式加以改進。”
高越的做法是:以50平方公里區域內建設自營藥店為落點,并基于線上業務模式對藥店進行深度“互聯網改造”,全面服務該區域內的用戶。同時,以建設大倉形式作為藥店供應源頭,不斷向區域藥店補充貨源,以保證用戶隨時隨地都能購買到所需藥品,而不至于缺貨斷貨。
從實際運營看,由于藥店自控,解決了模式問題的關鍵點,打通了藥品進銷存的關鍵環節,保證了貨源穩定,配送穩定,同時經改造后的自營藥店在系統和流程效率等方面都大為提升。快方的一家單體藥店對訂單支撐能力比傳統藥店提高了10-15倍,在投入產出的邊際效益上已經展現優勢。
高越認為,快方送藥現有“藥店+”的模式優勢,以緩解用戶病痛為切入點的送藥服務,送去的還有溫暖和陪伴,這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對于未來,高越表示,快方送藥將深耕核心城市“藥店+”模式,目前運營數據等各方面都表現良好,接下來會加速在全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