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睿是今年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三等獎的獲得者,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大一的學生。對張家睿的采訪則是來自他中學母校長沙雅禮中學少年信息學競賽選手開始的,如14歲就獲得百度之星三等獎的初二學生毛嘯。而這幾年長沙雅禮中學出了很多信息學競賽的少年高手,張家睿直到大一才在重要比賽中獲獎,跟學弟比,似乎有點“大器晚成”,張家睿說“不是我大器晚成,是學弟實在太厲害了!”
其實張家睿也是非常優秀的,經過編程算法專業訓練不到一年,曾兩次參加ACM亞洲區域賽,分別獲得一金一銀;參加百度之星又獲得了總決賽三等獎(第六名)。

張家睿在百度之星簽到處留影
張家睿除了算法厲害,還擅長體育運動和音樂,是各種球類的高手,鋼琴更是達到了業余十級的水平,平時學習累了,與同學一起打球、彈鋼琴是他最喜歡的放松方式。張家睿最喜歡彈輕柔舒緩的曲子 ,高中的時候還在舞臺上為觀眾們表演過《名偵探柯南》的主題曲。很難想象,一個表面平靜、腦中代碼飛舞的編程高手,一個球場上追風小伙,一個舞臺上彈著鋼琴的翩翩少年,竟如此和諧地集于他身上。
談到編程,張家睿回憶說,本來他鋼琴彈得不錯,家人都以為他會在藝術之路上有所發展。編程只是愛好,因為他八、九歲時特別喜歡玩一款游戲叫《泡泡堂》,他很好奇這個游戲是怎么做出來的,后來才知道是用程序編出的。于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張家睿第一次接觸到編程,一周用一個半小時時間學習,初中參加了學校的編程興趣班。直到高中,張家睿才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原來的愛好——編程要當成事業來做,原來要當成事業的鋼琴則降格為愛好。
至于參加百度之星,張家睿說在由于在與貼吧里信息學競賽的同學們進行交流的時候,了解到百度之星是國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比賽,國內一流選手幾乎都會參加,于是他高三第一次參加了比賽并進入了復賽。今年是張家睿第二次參加百度之星,第一次闖進總決賽,對于第六名的成績,他很滿意,“參加比賽,名次不是最主要目的,這次能進百度之星總決賽我就覺得已經非常難得,也沒想過最后要拿什么名次,只要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就可以。在全國最優秀的50位選手中能拿到第六,我覺得是對我自己實力的肯定,當然其中也有一點運氣的成分吧。”

張家睿在百度之星決賽賽場認真思索
而這次決賽的題目也給張家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告訴記者,他在很早以前就聽說百度之星的決賽題目不是算法題,而是比較偏實際應用的題目。“以前就很想嘗試做一下這類型的題目,看看自己的能力去到什么水平。這一次終于有機會感受到了,與往常在ACM里出現的最優解的算法題不同,百度之星的題目要求的是一個較優的解,沒有對錯之分。我也是第一次寫這種大代碼量的題目,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體驗。我覺得這種題目對于選手們來說都是一種體驗和收獲,也能從中發掘出我們自己平時沒有觀察到的一些東西。”
對于未來,張家睿提出了自己關于百度之星國際化的建議:“作為國內編程競賽界最具影響力的比賽,百度之星無論在規模、題目、選手能力都達到了一流的水平,我覺得下一步,應該把比賽辦得更加國際化,比如用中英文雙語的比賽題目,建立相對穩定的比賽平臺和Rating體系等等,這樣就能走向世界。”目前,ACM因為其算法設計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選手,而百度之星也將延續自身特點,聚集各國選手共同解決百度公司有價值的技術問題,這也將為編程競賽界開創一種全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