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與金融業的融合越來越深入。在金融業快速觸網的同時,互聯網企業也借助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眾籌融資、網絡金融產品銷售等業務迅速介入金融業,其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互聯網金融產品一方面拓寬了居民投資渠道,提高了金融服務的靈活性、便利性,另一方面也給宏觀金融管理和金融風險防范提出了新的課題。
對互聯網金融,迄今大多數人的意見是,要允許創新,也要完善監管。互聯網金融有多種存在形式,自然也涉及各類金融監管。余額寶類產品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品種之一,對金融運行的影響也最大。我們認為,對余額寶的監管涉及存款準備金管理。
不受存款準備金管理是余額寶獲取高收益的重要原因
余額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爆發式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高收益。截至2014年2月末,余額寶-增利寶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為6.03%,超過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的15倍,比上浮10%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273個基點。2013年末,余額寶7天年化收益率一度高達6.76%,2月份以來有所下降,但基本維持在5.5%以上,明顯高于銀行存款和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
二是高流動性。增利寶基金是開放式貨幣市場基金,能夠隨時申購和贖回。余額寶這一平臺強化了這種流動性,轉出資金即為贖回基金,實時到達支付寶 賬戶,可隨時用于網上消費或轉出至銀行卡,并且沒有利息損失,其流動性接近銀行活期存款,高于絕大多數投資工具。
三是低門檻。客戶通過余額寶購買增利寶基金單筆最低金額僅為1元人民幣,是所需門檻最低的一只基金。相比之下,大多數證券投資基金的認購起點為1000元,銀行理財產品的認購起點為5萬元,資金信托產品的認購起點為100萬元。余額寶使更多尋常百姓能夠以“碎片化”的方式獲得原來主要面向高端客戶的理財服務。2月末,逾七成余額寶用戶持有金額在萬元以下。
一般來說,金融產品的收益性和流動性是此消彼長的,為什么余額寶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顧兩者呢?
余額寶-增利寶基金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所募集的客戶資金絕大部分投向銀行協議存款,2月末這一占比約為95%。根據我國目前的監管政策,這部分協議存款屬于同業存款,不同于一般工商企業和個人在銀行的存款,沒有利率上限,也不受存款準備金管理。這部分協議存款的利率,由銀行參照銀行間市場利率與客戶協商定價,通常遠超過一般存款利率,并且多數簽訂了提前支取不罰息的保護條款。而對于一般單位或個人存款,不僅有不超過基準利率10%的利率上限,而且要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同時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存款計息。同業存款的這種優勢在流動性緊張時期尤其明顯。2013年末,我國銀行間7天同業拆借利率一度高達8.84%,余額寶存放銀行的協議存款利率也水漲船高。
銀行能對余額寶存款支付較高利率的重要原因是,基金存放在銀行的款項無需向央行繳存存款準備金。目前我國大型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20.5%,中小型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達到17%。如果要繳存準備金,即使沒有利率上限,銀行出于成本考慮,也難以對基金協議存款支付如此高的利率。畢竟6%左右的利率不僅遠高于各期限存款利率,甚至高于部分貸款利率(6個月以內貸款基準利率僅為5.6%,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6%),如果還要滿足提前支取不罰息的流動性需求,銀行更加難以承受。假定余額寶-增利寶基金投資銀行協議存款的款項須繳存20%的準備金,按照6%的該基金協議存款利率和我國統一的1.62%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計算,擁有5000億資金規模的余額寶一年成本將增加約42億元(5000×95%×20%×(6%-1.62%)≈42),收益率下降約1個百分點。
試想,如果占增利寶基金資產95%以上的銀行協議存款僅按一般存款計息(活期存款利率最高僅為0.385%)或者提前支取要被罰息的話,余額寶在保證隨時贖回的同時,還能支持5%以上的收益率嗎?顯然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也只能是無米之炊。
可見,由于貨幣市場基金存放銀行的款項與一般存款適用于不同的管理政策,余額寶-增利寶等貨幣市場基金才能占據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渠道,才能在與銀行存款的競爭中處于明顯優勢。
余額寶投資的銀行存款應受存款準備金管理
從金融工具性質看,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接近銀行存款。在我國,余額寶類基金產品將絕大部分資金投向銀行協議存款更使其具有存款特性。因此,貨幣市場基金也與存款一樣面臨流動性風險、涉及貨幣創造等問題。對貨幣市場基金實施準備金管理可以以其存放銀行的款項為標的。
這一管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政策效應:
一是應對大規模集中贖回帶來的流動性風險。歷史上各國建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最初目的就是應對大規模擠提帶來的流動性風險,維護銀行體系的穩定。雖然余額寶投資于流動性較高的貨幣市場產品,平均期限較短,而且建立了贖回行為預測等應對機制,風險相對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大規模集中贖回的風險。目前余額寶存款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之比約為0.5%,如果爆發大規模集中贖回,對余額寶和銀行流動性的影響都較大。
二是控制貨幣創造,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存款準備金的另一個重要作用,也是現代各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重要功能,是控制銀行的可貸資金規模從而控制貨幣創造,因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是許多國家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我國就曾多次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來調控貨幣供應量。余額寶募集資金的增加意味著受準備金管理的銀行一般存款的減少;余額寶存入銀行的資金不繳存準備金,理論上這部分資金可以無限派生、可以無限創造貨幣供給,由此影響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
三是保證市場公平競爭,壓縮監管套利空間。證券投資基金的理論基礎是通過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獲取相對較高的投資回報。而由于不受存款準備金管理,余額寶無需考慮復雜的投資組合,而是將95%的資金投資于銀行存款并享有無風險收益,以基金之名行存款之實。非存款類機構存入存款類機構的同業存款本質上就是存款,其合約性質與一般存款并無不同,理應按統一原則監管,同業存款也應像一般存款一樣繳存法定準備金。
四是使基金資產更多投向直接融資工具,促進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貨幣市場基金的本質是通過市場進行直接投融資。因此,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于短期債券。而在我國,余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于銀行存款,資金并未真正“脫媒”,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市場的效率。如果存放銀行需要繳存準備金,余額寶成本將增加,收益將下降,可能更多投向短期債券等直接融資工具,回歸基金的本質,促進金融市場的完善和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的實施及其作用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所不同。一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不夠發達,央行通過存款準備金制度集中一部分資 金仍是防范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的重要手段。二是廣義貨幣M2目前仍是我國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是我國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是我國調節貨幣供應量和社會流動性、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的重要手段。三是發達國家存款準備金率很低甚至為零,對金融機構影響不大,與準備金相關的監管套利空間也很小,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于債券。而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目前高達20%左右,是否繳存準備金對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影響很大。
綜上所述,在我國,余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的銀行存款應受存款準備金管理。此外,其他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同業存款與貨幣市場基金的存款本質上相同,按統一監管的原則,也應參照貨幣市場基金實施存款準備金管理。
余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市場基金利用互聯網便捷高效的技術特性和強大的滲透能力,推動了傳統金融行業的市場化,有助于實現“普惠金融”的理念,但所有的金融業務都應遵循統一監管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市場的公平競爭,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實現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健和有效運行。(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本文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所服務機構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