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當當網的那一刻,鈕叢笑就決定要把電商的事業做下去。但是,當電商開始集體進入燒錢瘋狂的時候,鈕叢笑認為這個戰場開始和現實脫離,這樣的發展模式并不適合自己,于是他決定選擇另一種電商的路徑。
與YOHO!的邂逅并非偶然,當得知這本《YOHO!潮流志》決定要做電商的時候,鈕叢笑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沒有一個良性的生態圈,到最后就只能拼價格。”鈕叢笑看重的是YOHO!雜志在垂直領域的專注,他們決定做“潮人”的生意。
與京東、凡客創業初期動輒百分之幾百的增速相比,YOHO!的發展不算出眾,每年的增速也就保持倍增,但這一增速在電商寒冬時候也能夠保持下來,沒有太大波瀾起伏。
對于從2008年底就開辟業務線、進入電商領域的YOHO!來說,雖然趕上了電商燒錢最瘋狂,但YOHO!也在此時獲得了一筆6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帶著做“潮人”生意的夢想,鈕叢笑開始讓YOHO!走上電商的正軌。
7到8年的媒體經驗,加上一個“潮人”社區,YOHO!集團經營的是一個小眾但是卻完整的生態鏈。“如果你去過東京、首爾,你會發現國內引領潮流的圈子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鈕叢笑表示,潮流不是窄眾的生意,它蘊含巨大的市場空間。
YOHO!有貨最大的特色是做一群垂直人群的生意,YOHO!有貨稱之為分眾模式,以示與垂直品類區別。回歸到電商業務上,YOHO!有貨出售的貨品從衣服、褲子涵蓋至數碼、耳機甚至飲料,只要是16-35歲喜歡張揚個性的“潮人”需要的,都是其要做的生意。
在鈕叢笑看來,目標針對潮人的一個好處是,這部分人追求獨特個性,講求服務的品質,追求性價比。所以在YOHO!有貨入駐的品牌,并不追求絕對的低價,由于所售商品的獨特性,90%以上的款式是網絡獨家銷售 ,因此也很少與其他網站發生價格戰。如果說此前的電商黑馬唯品會靠“甩尾”贏得了市場,那么,YOHO!有貨所走的路就是“掐尖”。
最然鈕叢笑驕傲的是團隊100多人有三之一都是買手。“這是一個很關鍵的事,我們會選擇適合潮流消費者的貨來賣,不會選擇普通或者沒有潮流屬性的商品。”鈕叢笑表示,“我們做電商選擇商品的優勢在于7、8年做雜志的經驗,我們知道客戶喜歡什么,包括未來的潮流趨勢是什么,所以我們采買回來之后就能夠保證其銷售出去。”
讓YOHO!保持穩步增長的還賴于他們的“媒體出身”,鈕叢笑感受到了媒體結合電商的巨大能量。“我們有負責品牌引進的決策小組,這個小組的成員有雜志資深編輯、談合作款的資深總監、一線銷售總監以及潮流買手,這些人集中在一起就是為做決策,比如一個品牌要不要做,哪個品牌的主線或者副線要做,哪些產品線可以不做。”
在業務互動方面,媒體和電商也配合的非常緊密。比如用戶在YOHO!有貨購物,YOHO!有貨會獎勵優惠券鼓勵他去YOHO!SHOW分享自己穿著后的照片,新品牌在YOHO!上線銷售后,社區也會對這個品牌內涵進行分享,內容包括品牌背景、歷任設計師等等,這些內容也會出現在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