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最近推出的“微信小店”成了國內O2O大戰的導火索。連同之前京東聯合多家國內便利店及ERP供應商令顧客可通過LBS定位服務購物、阿里與天貓商城優勢商家召開視頻會議希望與他們進行更多線下合作,O2O市場硝煙四起已是不爭事實。
作為BAT三極的其中一極,百度在O2O領域的作為同樣氣勢洶洶,仔細觀察便會發現:自從4月份以百度錢包正式進軍移動支付后,百度“即搜即用”的輕應用動作也頗為不少,旅游、票務、外賣……樣樣穩扎穩打,依靠良好的體驗贏得了大量用戶的青睞和駐留。并且如果深一步分析,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大數據基礎,在未來的O2O戰爭中,百度輕應用絕對有可能憑借基于內容流、基于語音搜索和圖像識別技術的購物模式,而成為一支后發力強大的奇兵。
且一起來看。

各種輕應用在百度搭建的超級APP生態中,正在完成從“即搜即用”到“即搜即得”的轉變,真正連接“人與服務”。
支付場景的獨特潛力
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如果想在O2O領域有所作為,支付是一道無法忽略的坎。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流暢花錢的渠道,接下來再提供一個可以花錢的平臺場景,還怕那些熱衷朋友圈但也熱衷購物的人不來嗎?
輕應用也有輕應用的精明。百度錢包正式推出沒多久,就一下為用戶推出了10億元“百寶券”和“五一半價游”,如此大手筆不但為百度錢包迅速聚攏了大量用戶,還令輕應用的商業模式也逐漸清晰起來:各種輕應用在百度搭建的超級APP生態中,就像一個shopping mall中的各種餐館、店鋪、超市和影院,原來是“即搜即用”,現在則可以真正落子O2O,實現“即搜即得”了。
就像百度副總裁李明遠所說,這是一種從“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到“百度一下,你就得到”的演變。毫無疑問,百度已經開始從單純做流量分發到促成交易的轉變了。對于數量龐大的輕應用開發者們來說,這則意味著他們可以各自設計接地氣的商業模式,好好地商業一把了。
大數據作底,真正連接“人與服務”
PC互聯網時代,百度在搜索上的優勢是它在所向披靡的利劍;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把利劍劍鋒不減當年,它多年的超量搜索用戶積累給在移動端全面發力的百度帶來了另一份大禮——大數據。
云時代,大數據庫絕對是一座潛力無窮的寶藏。百度輕應用的后臺,就有著這樣一個由整個百度所支持的可以實現云端一體的交互數據大平臺,它可以支持各種輕應用對各種目標用戶進行精確分析與“私人定制”信息推送。根據最新數據,百度云推送能力已經可以覆蓋國內大多數的App。但推送什么是個考驗,適合甲的未必適合乙,你喜歡的他不一定喜歡。此時便需大數據出馬,計算、分析、得出結論、有的放矢推送,開發者、用戶、App生態平臺都更省時省力便能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據了解,百度的大數據引擎技術目前包含3個重要組件——“開放云”、“數據工廠”和“百度大腦”。其中運用深度神經網絡構建的“百度大腦”,其計算能力目前已經相當于2-3歲小孩的智商。
有這樣一個巨大智能數據庫做后臺,輕應用可以實現“連接人與服務”的目標了。
技術派的“袖中槍”
與BAT其他兩家相比,百度經常被稱作技術派——不那么張揚,但更癡迷、執著于技術,篤信技術改變世界的力量。所以,技術基因深深根植于百度的每一款產品中。
輕應用自然也不例外。最初推出時無需下載、即搜即用本身就是基于技術創新;為開發者提供的三種省時省力的開發工具也源于強大的技術實力;前不久海盜船長強尼德普拍張海報就能購票讓輕應用驚艷全場,更是基于全新的“拍照付”技術……再加上百度正在大力研發的圖像識別技術、語音搜索技術,于是可以預見:基于內容流、基于搜索語音技術和圖像識別技術的購物模式,很有可能成為百度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及電子商務大戰中力克群敵的“重型武器”。
就像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已經實現或者正在實現的以下諸個場景:你對著手機報出時間、地點和價位,某個輕應用就會匹配出“最合適的”景點、機票或酒店信息;你在大街上對路人甲的衣服感興趣,隨手拍下,百度就會匹配出“最近似”的品牌和店鋪;你在百度上搜到旅游攻略,找到心儀的酒店,旁邊可能會出現“購物車”,幫你完成預定及支付;你站在大街上對著手機說“我要在40分鐘內買一雙最新款的NB跑鞋”,百度馬上會推送若干個符合條件的商家供你選擇……
這就是技術派的百度讓輕應用擁有不可限量之未來的關鍵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