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期,中國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方向,商品社會對90后來說天經地義;90年代中期,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網絡對90后來說并非幻境,而是一個與周遭平行存在的真實世界;1997年香港回歸,那個曾飽含著符號色彩的地域對90后來說只是一個可以隨時光顧的賣場;80后還被告知中國曾是“東亞病夫”,而90后的耳邊每天響徹著“中國買下世界”的躁動……

“你們這一代人沒有條條框框,有創新的能力的人會更多進入企業界,做市場所需要的東西,去冒險,去拼搏,能夠靠市場力量決定你們的貢獻,所以創新一定會超過80后,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你們很幸運。”10月22日晚上7點半,體育館里一陣陣騷動,中國IT界第一男神李彥宏一針見血、點金術般的話語徹底燃起了南京大學4000多名90后對夢想與未來的火熱激情。

事實上,不光是南大的4000名學生,對于如今已經大量離開校園步入社會的90后而言,這個世界其實一直相當的吵鬧與精彩,而理想一直是他們在這個大時代里遨游不可或缺的指南針。
“沒有理想的創業者是可悲的。”我們的理想其實在不斷的變化,在小的時候,上小學上中學大家都會在志愿那一欄寫上工程師、科學家、藝術家云云的稱謂加以標榜。經歷過叛逆與迷茫期,而再大一些,偶然的一些事件會使得你更加堅定自己骨子里的執拗。
無論從個性追求還是理想價值取向的角度來看,不可否認,時代本身的特征會在某一代認身上刻上深深烙印。在如今這個浮躁繁雜,這個習慣輕易給出別人建議和各種觀點的時代,對90后這個從一開始就被不斷擔憂、質疑、標簽化甚至挖苦嘲諷的新興群體來講,現下找準夢想,認準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的信念與勇氣不知何時開始早已蔚然成風。江西小伙開火箭公司挑戰國企,北大碩士用伏牛堂改變餐飲行業,這些顛覆傳統,打破常規,敢于想象的90后們在一番社會實踐后的確也都取得了讓人刮目相看的創新成果。
互聯網最成功的創業者之一,擁有無數光環和頭銜的李彥宏毫無疑問是一顆遙不可及的燦星,他應該侃侃而談,他應該指點人生,他應該語出驚人,他應該神化被奉為一代偶像——然而,幾乎令所有人吃驚,46歲歷經商海浮沉、看淡人生起伏的李彥宏始終率真而又誠懇,他用一種長兄般極其平等的口吻向年輕的90后大學生們發出來了一個誠摯邀請:我們處在非常好的時代,希望大家畢業時候選擇進入快速變化、不斷創新的產業,進入百度或者其他互聯網公司,通過創新和技術改變互聯網,中國和全世界!
當然,在諾大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懷著夢想、視野開闊的90后熱血青年都想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而堅信“有夢想才能成功”的李彥宏先生也總是用這種身體力行的方式點燃別人的夢想,每年不定期走進全國高校,鼓舞幫助更多有活力、有主見、有態度的年輕人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規劃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