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截止至2014年7月,余額寶的資金規模達到了5742億,其用戶數更是突破1億大關,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產品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之前的金融業格局。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至今年4月,中國境內居民的人民幣存款較之上一年減少了1.23萬億,這些資金都流去了在移動互聯流量入口搶占到先機的機構。
面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思維”,傳統銀行忽如一夜“驚”夢醒,紛紛開始探索自己的移動互聯網之路。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帶動了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的成熟,可以明顯看到,移動支付領域正逐漸演變出兩極分化的態勢:一頭是以馬云為首圍繞中間賬戶崛起的移動支付生力軍,另一頭則是由傳統銀行領軍,通過全新定制概念劈殺出一條新路的改革派。
最新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5328.8億元,足足環比增長了112.7%。其中,運用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完成的支付規模在整體移動支付規模中的比例達到93.1%,占去了大頭 。這些層出不窮又可以迅速捕獲人心的移動支付產品,的的確確給用戶們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存在許多無法預料的安全隱患,為銀行等金融機構造成了一定的威脅與損害。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統計,早在2012年,中國的手機用戶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網民的數量,而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支付業務的地位就愈發凸顯。根據業內發布的調研報告,在受訪的100人里,只有1個受訪者表示不會選擇移動的方式進行支付,也就是說,在各種支付方式中,移動支付的普及率最高;而又因為移動支付是一個綜合了互聯網、電子商務、金融、移動通信等多門技術的“跨專業”行當,其市場競爭環境也很不穩定。
由此可見,“移動端”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對銀行這些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如何加速自身轉型,以最快的速度擁抱互聯網,借助東風之力,在移動支付領域劈殺出新天地,可以說是必備的功課。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銀行在移動互聯網轉型過程中,則屬于使用“巧力”為上,少有用蠻力的。他們往往會依托技術見長、風控嚴格又具備互聯網實戰經驗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但是篩選謹慎、門檻頗高。據業內人士透露,有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瀚銀科技”,目前已經和國內50多家銀行展開合作,除了給銀行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之外,目前已經轉向為銀行提供從手機刷卡硬件、功能應用以及后續龐大的代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定制化服務。這些銀行通過瀚銀科技提供一攬子的一站式服務,正在順利完成一次華麗轉型。
近日,記者采訪了瀚銀科技的相關負責人,了解到目前公司為銀行定制的移動支付產品是以“VIPOS”這款產品為基礎推出的。“VIPOS”是瀚銀科技2012年年12月推向市場全面支持銀聯相關標準的移動支付產品。從去年開始,瀚銀科技已經開始逐漸為國內四大行、城商行、外資銀行及農信社等不同類型的銀行推出根據他們需求定制的個性化移動支付產品。
根據中科院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4)》所預測,未來的移動支付必將呈現“無終端不支付、強終端強支付”的格局??梢灶A見到的是,伴隨著智能手機的開發和4G網絡的普及,手機,這個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個人移動終端,必將成為最主要的支付工具,而像瀚銀科技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勢必會在銀行的移動互聯網化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