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原創設計師品牌開始“逃離”淘寶、京東這類擁有海量人流的線上平臺,當然這種逃離并不是完全放棄、關店,而是不再將淘寶等線上店鋪作為經營的重中之重。
上海本土品牌Front Row Shop的運營負責人周斌在接受DoNews采訪時說,雖然從2010年已經開始探索在淘寶上如何開店運營,但由于自己的團隊僅有30多人,做的又是快時尚定位,每月上線新款數就接近百款,團隊的大部分精力都被設計、面料采購選擇以及生產環節所牽扯,淘寶這樣單純的C2C銷售渠道,同Front Row Shop想要快速發展壯大的訴求不能完全契合。
Front Row Shop是中國市場上原創設計師品牌的一個縮影,這樣的品牌數量目前已經達到800個。同消費者熟悉的大型時尚、服裝集團如凌志、歐時力、美特斯邦威不同,這些品牌通常由服裝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創辦,有三五個人到幾十人的小團隊在做經營,剛剛經歷了兩三年的初步成長,在市場上相對分散,且沒有優厚的資金和資源。
但是原創設計師品牌對應的消費者市場,正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根據2013年對潮流、時尚市場的一項調查評估,中國潮流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000億元,這其中六七成都來自原創品牌,剩下的銷售額則由一些國際大牌創造。
可以看到,新興的原創品牌不缺人群和關注度,缺乏的是如何找到一個合適平臺進行對接,一方面強化品牌認知和影響力,另一方面要在不背負過大資金壓力的情況下帶動銷售增長。
YOHO!副總裁鈕叢笑說,這樣的品牌發展和市場趨勢,是YOHO!方面所捕捉到的市場空白,“就像唯品會的成功,來自一二線城市之外人群對品牌消費的爆發,YOHO!要做的,是去滿足不斷壯大的、追求潮流和個性的都市群體”。

其一,YOHO!構建的電商平臺脫胎于線下潮流雜志和線上互動社區,定位于服務潮人用戶,除了努力去獲得國際一線品牌授權,還需要大量吸引、匯聚正處于成長期的原創品牌,滿足目標人群的消費需要。
其二,同淘寶這類大型綜合電商平臺相比,其數十億的日均PV造就了“金字塔式”的生態,即80%的品牌、店鋪只能瓜分平臺1-2成的營收,無論是流量還是用戶都更多導向大賣家和成熟店鋪。而YOHO!有貨上的生態比較均衡,在年度總營收中占據60%左右份額的原創設計師品牌,數量已經接近400個,這數百個品牌雖然在體量上也有差別,但是差距并不太大,這種生態環境更加適合處于青年時期的品牌發展。
鈕叢笑在接受采訪時介紹,YOHO!通過雜志、網絡社區等媒體在設計師圈子獲得一定認知后,為不同階段的品牌提供了三種不同合作方式。
針對較為成熟、已有一定規模或開設了地面店鋪的品牌,可以直接拿貨來代銷,成為品牌線上渠道中的一個途徑。
針對生產資金充足但是在店鋪開設、渠道拓展上還不夠成熟的品牌,通常直接進行采購、買斷貨品,并給出一些設計、生產上的建議。
而對于新興、發展潛力不錯的新品牌,YOHO!有貨方面建立了聯營機制,通常是以資金+推廣資源打包作價,占據品牌一定股份,在生產資金、媒體資源上都給予扶持,深入參與品牌建設。例如在設計階段,買手團隊會建議給T恤或背包上增加骷髏頭、金屬徽章等元素;在商品上線之后,借助雜志等媒體資源來幫助品牌推廣。

從廣州起家的男裝品牌DEPOT3的創始人,考慮到品牌定位偏中高端,客單價相對較高,且已經建立起比較成熟的線下銷售店鋪,擔心單純以線上走量的形式,會影響用戶對品牌的感知,因此借YOHO!有貨平臺進行一些潮流款服裝的代銷。之前提到的Front Row Shop在今年則同YOHO!有貨簽訂了部分商品的買斷協議,在國外他們也開始嘗試同一些潮流類的垂直電商網站合作。
鈕叢笑說,YOHO!有貨花心思、花資金來“籠絡”原創品牌,是因為看到這些品牌正在創造潮流。同服裝領域引領潮流的國際大牌、引爆潮流的明星原創品牌相比,原創品牌的能量和爆發力還遠遠不夠,但這種“不夠”也決定了今后的增長空間之大。“現階段我們更多將采購、銷售、服務的成本和壓力轉到自己的平臺上,減少合作設計師的壓力,讓他們專注于品牌設計和經營”。
說白了,YOHO!有貨現在要做一個給合作品牌包銷量的平臺,“不是說你這個牌子免費到我的網站開設一個店鋪,然后賣不賣的出去我們就不管了。為了幫助原創品牌商品迅速售出,同時也避免YOHO!的成本投入有去無回,我們的買手團隊會從風格(例如街頭、朋克、滑板風等)和價格帶等環節來找尋有哪些品牌仍然缺失,然后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
鈕叢笑表示,在確定品牌合作的同時,YOHO!有貨建立了一套統一的服務標準,包括商品入庫要通過AQL2.5標準的質量檢查(即100件成品抽樣不允許超過2.5件次品);入庫之后進行圖片拍攝和上傳;然后進行配送、享受統一的退換貨等售后服務。這些都是消費者所重視的服務標準。由此可以看到,同大部分電商網站操心拉客、引流不同,YOHO!有貨從今年開始重心都在供應鏈一端和服務端,“從今年6月的數據來看,新客增長量在投放減少的情況下,超額完成了50%左右,國內的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消費者習慣的變化,我們不太擔心沒人來,更多擔心的是來了能不能買到想要的東西”。

對此同YOHO!有貨建立合作的東京品牌kadakada的設計師也說,由于品牌定位于愛穿敢穿、追逐心意的群體,在2011-2012年品牌剛成立時,更多是通過明星、潮流圈的意見領袖去吸引人流。隨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借力更好的平臺來推動品牌做大、爆發,在中國選擇YOHO!有貨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雙方對人群定位相似以及所宣揚的生活方式很一致。
在采訪的過程中,Front Row Shop、kadakada透露目前品牌一年在全球的銷售額達到數千萬元。鈕叢笑預測,今年原創設計師品牌會給YOHO!有貨帶來僅6億元左右的營收,這些數字相對于整個潮流、設計師經濟來說還微乎其微。但借助平臺和品牌共同的探索,中國市場上可能很快會像歐美、日韓那樣,有更多的不同風格的原創品牌蓬勃發展,甚至形成大型潮流品牌時尚集團。
到那時,無論是設計師群體還是YOHO!,釋放出的價值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