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唐巖看來,哪里有用戶,哪里就有價值,這才是圣經,無論熟人還是陌生人。

陌陌就要上市了,融資3億美元,預計估值30億美元。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在無數美艷如花的照片后面,陌陌是誰?在微信、微博、人人等為數眾多的市場競品當中,陌陌為什么能夠獲得一席之地?
唐巖自己對于陌陌有很清晰的定位:一張白紙代表所有互聯網社交領域,畫兩條線,橫線的最左邊代表資訊,最右邊代表交流;豎線的最下邊代表熟人,最上邊代表所有人。按照唐巖的解釋,陌陌處在第一象限,也就是陌生人之間的交流。陌陌的象限里,沒有競爭者。
第二象限的產品是微博、人人等產品,是服務于所有人的資訊產品;第四象限的產品是微信、line、來往等產品,是滿足熟人之間交流的產品。第三象限還是空白,也就是服務于熟人之間的資訊產品,目前市場上沒有任何產品,原因是沒有市場。
筆者個人覺得不見得沒有市場,比如市場上的“拇指閱讀”,最早起來是服務熟人之間的閱讀產品,某種意義上也是資訊產品。只是這一產品太過垂直,太碎片化,成長慢,需要時間熬,很少有耐心;用戶量并非海量,商業想象空間有限。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不愧學工程出身。唐巖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建筑專業,曾做過3年的工程監理。
按照唐巖的說法,陌陌就是一個陌生人的社交故事。陌生人之間的社交有商業價值嗎?此前一直存在困惑,理由很簡單:用戶停留時間短,用戶之間的交往是一次性的,這樣的社區很難產品化,更難商業化。Myspace之后,所有的社交產品都走熟人的路子。
2012年,Facebook上市,成為繼雅虎、谷歌之后的又一互聯網傳奇,市場超過千億美元。而它曾經的競爭對手、比Facebook創立還早一年的Myspace卻在一年前以35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在線媒體和廣告公司Specific Media。
當年默多克5.8億美元入股Myspace,其何等風光?,F在還有誰記得Myspace?
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反差?當時雅虎中國前CEO謝文與筆者進行了一次討論,謝文最后的結論是:Facebook是熟人社交,Myspace是陌生人社交,這是成敗的關鍵。我們當時的結論是,熟人網絡才有價值,陌生人網絡沒有價值。
后來我們用這一邏輯思考人人網、微博、微信,結論很清楚,人人網是陌生人網絡,商業價值不高,微博是半熟人社交,商業價值也不大,真正有價值的是微信,因為微信是熟人網絡。可以比較的是,Facebook是基于校園同學之間,而微信是基于手機通訊錄。后來社交產品的開發者們都把這一邏輯視為圣經,通過手機通訊錄實現熟人社交。
另外一個不信邪的人是其實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阿里巴巴推出的“來往”最早也定位于陌生人社交。來往沒有成功,馬云高喊的火燒南極只是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來往”實驗的同時,馬云投資了陌陌。現在看來,馬云投對了。
現在陌陌商業化的路徑很清楚,一是會員,二是游戲聯運,三是廣告。在唐巖看來,哪里有用戶,哪里就有價值,這才是圣經,無論熟人還是陌生人。
陌陌的成功,是滿足了人的需要的成功,人是復雜的動物,人性是復雜的,總會在不同的環境中產生新的需求。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在PC時代無法滿足的人性需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滿足了;PC互聯網時代沒有產生的需求,現在也產生了。用手機與用PC進行即時通訊,畢竟不一樣。
馬化騰說騰訊的任務是建立一個連接的世界,世界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已知世界,比如熟人世界;一個是未知世界,比如陌生人世界。唐巖對于未來的期望是:微信負責連接已知世界,陌陌負責連接未知世界。
從這種意義上說,陌陌科技估值30億美元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