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網絡購物年會于在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成功舉辦。阿里巴巴政策研究室資深專家郝建彬先生會上發表主題演講《網購影響中國》。郝建彬圍繞“網購影響中國”話題,由2014年“雙11”現象展開,闡述了電子商務對中國經濟的深刻影響。
他認為,當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表現出無線化、全球化、線上線下一體化及農村電商等新的特征,而在這些特征背后,也蘊含著新的規則:網絡購物重構中國經濟發展組成,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重構商業生態,消費者成為絕對的中心;構建大數據下的信用體系,線上線下評價體系日趨完善;在巨大交易規模背后,是電子商務對整個商業基礎設施的重構,促進內需增長,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制造業升級改造。最后,郝建彬預測,到2020年,中國網絡零售交易規模將達到10萬億至20萬億元。
今年“雙11”創造了571億交易額的神話,然而571億不止是個數字,背后的意義同樣重要,相較五年前5000萬左右的交易額,今天的的571億增長了1000倍,571億相當于三季度70%的中國消費總額,相當于比去年的增速提高了52%,將近1.5倍。
郝建彬指出,以今年“雙11”來說,第一分鐘的成交量里有70%的交易額來自手機端,移動互聯網讓購物更加方便,電子商務無線化的趨勢愈演愈烈。眾所周知,今年是跨境電商元年,“雙11”有217個國家參與了購物狂歡,凸顯了全球化的特點。除此,線上線下一體化,以及發展農村電商的特點都是電子商務產業的新特征。阿里巴巴云計算和大數據給所有消費者包括農村的消費者提供了方便的購物方式。
郝建彬說到,“雙11”的背后也反映了互聯網價值鏈的變化。以前消費者是處于價值鏈的最末端,造成了中間環節大量庫存產生。在互聯網情況下,現在消費者是處于整個消費的中心,其他的服務商、品牌商、生產商、原料商以及生產設計都要圍繞消費者去展開設計。
郝建彬指出,在整個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過渡的背后,是社會整個基礎設施的重構。信息經濟,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移動終端、現代化的物流來做相應的支撐,而這種輻射的能力是超過全球的,原有傳統輻射的是幾百公里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