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獨家評論】據亞馬遜(329.75, -12.59, -3.68%)中國官方透露,亞馬遜將開通海外產品直郵中國市場服務,最快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國內用戶就能通過亞馬遜中國買到從國外來的商品。
一時間,“美國貨可以直郵中國”、“再也不用找代購了”、“海淘的福音”等類似普大喜奔式的言論蔓延開來,亞馬遜直郵中國將對一直處于“灰色地帶”的國內海淘、代購產業(yè)帶來沖擊,本土電商應該如何招架?代購們的日子還好過嗎?
進口電商尋差異化 代購活路被斷?
根據尼爾森的數據,去年中國的海淘族規(guī)模已經達到1800萬人,海外購物開支高達2136億元。到2018年,中國的海淘族規(guī)模將達到3560萬人,海淘規(guī)模將達到1萬億元。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風頭早已被淘寶京東(29.06, -0.07, -0.24%)等本土電商搶去風頭的亞馬遜終于坐不住了。亞馬遜中國官方透露,亞馬遜將開通海外產品直郵中國市場服務,最快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國內用戶就能通過亞馬遜中國買到從國外來的商品。
據亞馬遜公布的內容,亞馬遜中國開通海外直郵業(yè)務之后,海外的商品到達中國消費者手上將通過直郵、中轉自貿兩種模式。選擇海外直郵模式時,消費者在亞馬遜網站選擇購買境外商品后,商品將通過國際物流公司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
除了貨款之外,消費者還需負擔相應的貨品進口關稅及物流費用。選擇中轉自貿模式時,亞馬遜會將海外商品先發(fā)送儲存至上海自貿區(qū)內的物流倉儲中心,并在消費者購買后通過國內物流快遞公司送達消費者手中。在該種模式下,商品可享受上海自貿區(qū)的免稅政策,出區(qū)只需繳納行郵稅。
據海關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直郵方式購買海外商品,有17%的增值稅、10%到30%不等的進口關稅,個別商品還有一些消費稅,稅率平均在40%左右;而通過自貿模式購買海外商品,則只需征收10%的個人物品行郵稅,商品具有一定價格優(yōu)勢。
與海淘族的歡天喜地相比,眾多海外代購商家則感覺到了“危機”,紛紛謀劃著退路。代購商家有的忙著降價,有的則打算將亞馬遜作為海淘族的“動物園”批發(fā)市場。
海淘、代購雖然流行,但在國內現(xiàn)有政策下,這種模式仍然處于“灰色地帶”。海淘模式目前存在諸多風險問題,比如在法律風險方面,普通消費者對于中國海關監(jiān)管相關規(guī)定的了解不夠,可能會購買到國家禁止輸入的貨品;海淘的本質是通過“郵關”走個人行郵方式入關,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是“避稅”,而對于正常渠道而言,這是一條基于海關現(xiàn)有抽查制度的灰色途徑。另外,消費者海淘時還面臨著售后服務、“水貨”風險等。“從行業(yè)角度來看,亞馬遜直郵方式將對國內海淘、轉運、代購等行業(yè)帶來一定層面的沖擊”。
直郵落地有荊棘
亞馬遜直郵真能落地嗎?確實有很大的疑問。亞馬遜走的是跨境電商的兩種方式,有可能會把一部分做活動放到上海的綜合保稅區(qū),另外一部分貨從海外打包好了運進來??墒怯幸粋€問題,現(xiàn)在的試點實際上還是有一點小打小鬧的意思,全國加起來跨境電商的進口票數不超過30萬,如果亞馬遜進來一天就超過這個,現(xiàn)在只是海關把完全通路開了,檢驗檢疫還有外匯都沒有明確的政策,一旦亞馬遜進來海關會重新審視,對跨境試點的方式會做非常大的改變。
一位亞馬遜中國的內部人士透露,海淘用戶和在海外亞馬遜購買商品的人是海外直郵業(yè)務鎖定的兩大目標消費群。在爭取第二類用戶時,用戶習慣是亞馬遜海外直郵業(yè)務需要跨過的一道門坎。
經常海淘的用戶表示,海外直郵業(yè)務更多是宣傳噱頭,對方這樣認為的理由是亞馬遜在過去數年間已經有海外直郵業(yè)務,只要用戶使用海外信用卡通過第三方轉運公司即可實現(xiàn)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亞馬遜平臺購買商品。
該功能受到了英文好并且有海外信用卡的這批高端用戶的歡迎。這批高端用戶已經習慣在海外亞馬遜網站上購買商品,因此在商品種類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如何吸引這批用戶改變購物習慣轉而使用亞馬遜中國仍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此外,商品種類也是考驗亞馬遜的一大難題。
據透露,海外直郵業(yè)務作為今年中國公司最重要的業(yè)務,已經籌劃了近半年時間,海外直郵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使用戶購買到100%的海外正品,此外在關稅方面海外直郵業(yè)務由于是設立在自貿區(qū),因此用戶支付的關稅更低。不過由于相關法規(guī)的限制,一些國外商品由沒有通過國內的質檢標準,因此現(xiàn)階段還無法引進。
據了解,這些無法引進的商品包括數碼、奶粉、藥品等在海淘平臺大受歡迎的商品。
本土電商爭搶海淘肥肉
近日,1號店已與東方電子支付及跨境通實現(xiàn)對接,正式上線“1號海購”項目,布局跨境電商,該項目所售商品將通過上海自貿區(qū)的保稅進口模式或海外直郵模式入境。
“1號海購”負責人表示,與東方電子支付及跨境通合作后,1號店和跨境通全面對接倉庫管理系統(tǒng),1號店可以使用跨境通在上海自貿區(qū)的倉庫。消費者下單后,進口商品可直接從上海自貿區(qū)倉庫報關報檢后發(fā)貨,配送時間與海外直購相比將大大縮減。此外,除了提前將海外商品進口至上海自貿區(qū)備貨外,“1號海購”還將引進海外優(yōu)質商家入駐1號店,借海外直郵為消費者提供商品。
據了解,1號店中已經有2600多種商品被標記為“1號海購”,包含奶粉、紙尿褲、營養(yǎng)品、化妝品、衣服、鞋包等,但目前其中只有7種是自營,還顯示售完狀態(tài),其余都是由入駐商家提供。
當然1號店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此前京東開辟了“海外購”頻道,阿里推出“天貓國際”網站,順豐上線“海購豐運”,蘇寧也推出全球購,唯品會(210.05, -3.78, -1.77%)也正試水海淘業(yè)務,他們紛紛在化妝品、家居、服裝等領域切入海外購物市場。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內地海淘族(跨境網購者)人數已達到1800萬。預測,到2018年,中國的海淘族,人數將達到3560萬人,海淘規(guī)模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這樣看來“海淘”確實一塊大蛋糕。
據了解,海淘網、天貓國際等B2C網站均與海外零售商建立合作關系,消費者可從網站進行海外直購且保證價格透明。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使得消費者對海淘的積極性有了較為可觀的增長,但困擾消費者的快遞速度過慢問題仍然難有效解決。
據易觀國際近日發(fā)布的《中國跨境電商產業(yè)研究報告》指出,當前政府對出口電商大力支持,以及安全認證、網絡設施完善等將對跨境電商形成促進因素,但支付體系和物流環(huán)節(jié)需要逐步突破。未來跨境電商將呈現(xiàn)賣家多元化、平臺化趨勢擴大和跨境交易本地化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