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已進入新常態,中國企業要用什么樣的方式獲得持續增長?在昨日舉辦的2014(第十三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閉幕論壇上,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表示,聯想的玩法是自主制造和品牌營銷的統一;效率與創新的最佳平衡。
他稱,過去30年,中國企業一直靠勞動力成本優勢來保持增長,然而生產制造的優勢難以維系后續的持續增長。相比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早已把制造業轉移到中國、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后續則通過服務業以及更多的創新公司獲得經濟的速度增長,一批在美國硅谷誕生的微軟、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創新性公司其經濟迅猛增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因此,中國企業要在未來獲得高速發展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目前,中國企業的創新不僅僅在技術和產品上,更是在業務模式上。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的平臺模式、小米的粉絲經濟,讓兩家公司取得了飛速的成長。
反觀聯想的下一個持續增長的機會來自哪里?
1、保持少量庫存,永遠賣新鮮水果。1994年,聯想靠著小步快跑的業務模式在中國打敗了國際巨頭,核心就是比那些巨頭更快地把最新的科技成果以更低的價格帶給市場,永遠保持少量庫存,永遠賣新鮮水果,利用這樣的效率優勢,讓用戶得到實惠。這與互聯網模式的精髓有著相同之處。
此后,聯想對業務模式不斷進行創新和升級,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打造了關系型和交易型并用的業務模式,從而奠定了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領導地位。
2、效率和創新的最佳平衡。20多年前,IT市場由歐美品牌主導,將制造遷移到中國,因為這里能獲取更低的勞動力成本和更高的競爭力,之后,更是將生產制造完全交給OEM廠商,自己只責品牌和營銷,甚至將研發也外包,他們從這些廠商開發的產品中挑選自己最滿意的產品。但這種方式讓他們逐漸失去了跟上游供應商的聯系,也就失去了創新的火花。
聯想一直堅持自主制造,擁有更優的競爭成本再不斷提高效率,通過與上游廠商直接接觸來捕獲技術前沿的動態,保持聯想的創新基因,實現效率和創新的最佳平衡。從而形成聯想在全球范圍內獨特的競爭力。
同時,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進入新市場,包括2005年并購IBM PC業務,以及最近完成了對IBM x86服務器和摩托羅拉移動業務的收購。聯想通過并購不僅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更重要是獲得了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讓聯想能迅速進入國際市場。
3、組建創新公司,衍生新的業務模式。目前,聯想專門成立了互聯網模式的子公司,力圖打造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模式,即以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應用為中心,在這上面嫁接硬件設備的全新的業務模式。在公司內部成立了一個以我為首的業務變革項目組,將對公司進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的改造,包括從互動式的產品開發和迭代,到互聯網營銷、數字化營銷、社交媒體營銷和粉絲營銷,從B2B到B2C的在線銷售和推動渠道向O2O轉型,再到構建社區論壇的互助式服務……實現從賣產品到經營客戶的根本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