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付通助理總經理馬曉東(資料圖)
1月21日消息,騰訊財付通在召開媒體溝通會時談到了征信業務的未來規劃,財付通助理總經理馬曉東表示,騰訊獨有的社交優勢將推進征信業務的發展,目前已有很多P2P、眾籌和保險公司提出合作意向。
近日,人民銀行官方網站刊發了《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騰訊征信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這預示著此前傳聞已久的個人征信牌照基本已塵埃落定。此前央行已向26家企業發放了企業征信業務牌照。
相對于央行征信服務,民營征信數據采集源更廣。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指出,原來個人征信主要集中在信貸系統,對個人影響也主要體現在信貸業務方面;民營征信“開閘”后,這種情況將改變,將會滲透到個人生活細節中,信用報告評分的高低也將影響到個人租車買房子等。
騰訊征信負責人表示,“如果一個人的信用程度高,那么他在買房買車或互聯網理財產品時,會享受相對較高的授信額度。”
據介紹,騰訊財付通團隊早在2年前就積極推進征信業務的探索,希望幫助用戶建立個人信用,同時為金融業提供可信賴的征信數據。
目前,騰訊擁有8億的QQ賬戶,超過5億的微信賬戶,超過3億的支付用戶,以及QQ空間、騰訊網、QQ郵箱、微博等多種服務上聚集的龐大用戶。
這些用戶大部分在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中無記錄或者記錄很少,但是用戶在騰訊體系留下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騰訊征信可以通過海量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來預測其風險表現和信用價值,為其建立個人信用,并通過多渠道的觸達讓用戶建立起“信用即財富”的觀念。
騰訊征信產品經理表示,騰訊的互聯網大數據征信主要運用社交網絡上海量信息,比如在線、財產、消費、社交等情況,為用戶建立基于互聯網信息的征信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每家機構的數據模型都存在差異,馬曉東認為:“所有數據模型都需要經過市場的實際檢驗,事實上,在沒有經過實踐驗證的情況下,可以說沒有一家數據模型是絕對科學的。而模型研究團隊的初步成功則顯示,社交數據可明顯提升個人征信的準確性。”
在未來的半年內,除了大力拓展微信支付業務之外,財付通團隊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征信業務的籌建上,并陸續與一些金融機構建立起合作。目前已有多家P2P、銀行和保險公司等表達了強烈的意向,希望接入騰訊的個人征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