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是時下熱門的話題,一般的理解是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隨著一些特定業務的涌現,它的定義被局限為網上借貸、在線支付等,但在銀客網副總裁李飛眼中,互聯網金融不只是錢來錢往。

銀客網副總裁李飛出席中國互聯網金融P2P研討會
1月25日下午,由中國經濟年鑒社主辦的“中國互聯網金融P2P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來自政府監管部門、行業領軍企業、知名專業媒體的嘉賓們與眾多專家學者一道出席了大會,并就“互聯網金融是什么”、“P2P如何健康發展”等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分享。知名P2P平臺銀客網受邀參加了此次大會,公司副總裁李飛還代表銀客網發表了主題演講,引爆全場。
李飛首先向在座嘉賓介紹了銀客網。據介紹,銀客網全稱“銀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為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公司位于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中心。
銀客網于2013年底正式上線,依托互聯網金融創新技術,為廣大用戶提供“低風險、高收益、易理解、最透明、多樣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據悉,銀客網創始人及核心管理團隊由來自騰訊、阿里巴巴、平安銀行、京東金融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及金融機構的資深人士所組成,在技術研發、金融產品、風險控制等方面具備極強優勢。“銀客網將用戶體驗放在核心位置,擁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思維,為用戶提供最有價值的理財服務。”李飛說,人人都是銀行家,以銀客網為代表的深度垂直化互聯網金融時代已經到來。
隨后,李飛的演講進入主題。“互聯網不會創造‘新金融’,只是讓金融離你更近。”李飛說,互聯網早已滲透到現代生活的幾乎每一個角落,在金融中的應用也是相當普遍,而這一現象的背后是近20年的轉變與創新,其間經歷過四次信息化浪潮。
對于信息化浪潮的起始時間,業界說法不一。在李飛看來,這應該從馬云創辦中國黃頁的1995年說起。那年,美國雅虎創立,并在誕生僅一年后就迅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被評為“華爾街盛事”。大洋彼岸的捷報傳來,點燃了中國創業者的財富夢想。自1997年6月起,網易、搜狐、新浪等相繼誕生。他們憑借資訊集納的優勢,使得互聯網終于走進了中國尋常百姓家。
1998年6月,谷歌公司的創立拉開了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的序幕,它與隨后出現的中國雅虎、百度等公司一起,將人們的網絡生活從有限的資訊閱讀升格為主動信息搜索,信息獲取效率大大提升。時間來到1999年6月,一個名叫阿里巴巴的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出現了,在本為英語教師的馬云的帶領下,集團員工由初創時的18人擴張至如今的兩萬多人,建立了消費者電子商務、網上支付、B2B網上交易市場及云計算業務,服務著來自超過240個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用戶。阿里巴巴的擴張也將第三次信息化浪潮推向高潮,傳統購物、支付行為由此得以在網上操作。
進入21世紀后,第四次信息化浪潮襲來,互聯網在社交領域的應用風潮再創財富神話。2008年8月,美國Facebook公司(臉譜)在創立6年后估值超過谷歌,達到829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公司;2011年,中國的人人網在創辦6年后擬赴美上市,擬募資5億美元……如今,微信、QQ等社交工具已普及,并無時無刻地拉近著人們彼此的距離。
李飛認為,歷經四次信息化浪潮的中國社會已經在不少領域擺脫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包括最為“頑固”的金融領域也開始了變革之路,余額寶的出現讓人們接觸到了“互聯網金融”這一新鮮名詞,P2P、眾籌等新玩意隨之涌現,特別是P2P網貸行業在近幾年出現暴發式增長,在尚無監管的背景下,以及廣大受眾并不完全熟悉的情況下,行業競爭已呈白熱化,風險事件頻頻出現,進而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盡管如此,李飛對中國P2P網貸行業的前景信心十足,他說,現階段中國P2P網貸仍處于萌芽期,規模還太微小,但發展潛力巨大,因為“P2P絕不是線下傳統金融業務的在線銷售”。
“風險控制永遠是金融的根本,但P2P以風控為基礎,核心價值與發展在于數據化程度與用戶體驗。”李飛結合“銀客模式”道出了他心中的P2P。他說,人人都能參與,達成普惠金融,實現智能理財,并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才是P2P模式的訴求與本真。而在移動化傳播中為目標受眾提供服務,并增強用戶體驗,已經成為銀客網發展的著力點,亦是各家平臺搶爭的風口。“也許某個時間,我們突然發現互聯網金融已經過時,而是移動互聯網金融的時代。”李飛說。
不少人認為,P2P理財就是為了賺取收益,沒錯!但僅此而已嗎?李飛說,通過P2P這一渠道讓投融雙方得以幸福的生活才是終極目標。同時,互聯網金融的想象空間巨大,創新模式的出現必將引領行業進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比如,銀客網的深度垂直模式在風險管理、資產安全、數據標準等方面具備優勢,亦有望成為未來P2P行業的發展方向。在此模式下,銀客網與云南芒市珠寶小鎮合作推出了“小鎮瑰寶”項目,這一合作以“P2P+O2O”為手段,打通線上與線下產業鏈動脈,進而形成一個內部循環運作的商業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