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名骨灰級的電影愛好者,從互聯網時代走入了中國大視頻時代,在幕后為所有愿意灰頭土臉潛心創作的人提供資源、資金和一個優質平臺,成全他們做出值得讓人再看一遍的影像精品。少年時的“習慣性第一”和互聯網精神的爆發,使他將自由、平等、共享精神帶入視頻行業,讓影像成為不同世界的對話渠道,讓人們把此生沒能選擇的所有的路都在影像的第五維空間里走一遍。因為心有夢想,優酷總裁魏明永遠可以在影像世界里做一個老男孩。
(內文引言)
每一次采訪,魏明都會提到他喜歡的影片,同時眼神閃亮、語速加快。這樣的神情,屬于演員、孩童、熱戀中人和夢想家。
在一個清晨,他最先回憶起的是昨晚從上海回到北京,連夜去電影院看的《星際穿越》。他順著影片中的蟲洞理論往下想,覺得電影就是一個一個的蟲洞。
第五維空間的使者
“《黃金時代》把蕭紅的一輩子壓縮到3個小時之內,這么說,電影不就改變了時空嗎?”他相信,在第五維世界里,時空可以被折疊、壓縮,而人類的情感可以穿越時空,“我們對逝去的親人、朋友的想念,可能就是第五維空間里的生物在傳遞某種意念給我們,只是我們不太理解他們的表達方式。”電影或許是不同世界的溝通方式之一,“在鐵幕一樣的隔閡當中,偶爾有些沖動來刺破屏障。”
小時候,魏明父母的單位經常放映露天電影,坐在銀幕前的時光是童年最快樂的一部分。看電影也成了學生時代唯一的逃學理由,他總是在晚自習時溜出去,把《魂斷藍橋》看了七八遍,《羅馬假日》看了二十多遍,“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能背每一段臺詞。”這不是吹牛,他至今記得《魂斷藍橋》的女主角名叫瑪拉,生日是6月9號,“她在倫敦橋上‘做生意’的時候,有人叫她,她轉過身來的那個眼神,就是飄過去那一下,你知道她的心留給了失聯的丈夫。那一瞬間,心都碎了。”
據說,員工給他訂出差的酒店時,要考慮旁邊是否有電影院。他習慣獨自去電影院,一直看到字幕走完、音樂停止,所有人都散光了,“我就愿意沉在那里頭。”他認真想過,迷戀電影其實是“想在電影里找到不同的自己”,“一輩子只能做一種選擇,每一個分岔路口你只能走一個方向,電影能帶你看到別人選的另一條路,在一個半小時里體驗另一種人生。”
對影像的天然愛好,讓魏明在優酷的登陸時長超過全國70-80%的用戶。身為優酷總裁,他能提前看到海量視頻,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區隔也因而變得模糊。“很多人在勤奮程度、聰明程度上差不多,走到最后拼的可能是直覺。”在影像世界,魏明相信自己的直覺。
冰桶挑戰與視頻公益
升任優酷總裁后,魏明找到了“二次創業的小感覺”。2014年8月16日上午,他看到了比爾·蓋茨參與“冰桶挑戰”的視頻,隨后還有Facebook的扎克伯格、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等互聯網大佬的接續跟進。他的直覺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以視頻為載體來傳播公益的案例,優酷可以憑借自身平臺將這一公益傳播得更廣”,剛好,“土豆映像節”當晚在上海舉行,他決定就在這個最適合的舞臺上,“我們把冰桶挑戰的旗幟立起來”。
下午四五點,他到達上海現場,把想法對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和土豆總裁楊偉東一講,“他倆驚呆了,大活動馬上要開始,突然插入一個新環節,怎樣呈現、執行、記錄、傳播都不知道”。三個人就在后臺討論,還為此現買了衣服,“因為一個想法,所有人立刻行動起來,Vkoo(古永鏘)說:今晚好像07、08年創業階段的重現。”
這一晚古永鏘和楊偉東完成“冰桶挑戰”,下來三四天,“冰桶挑戰”通過不同條線在中國科技界和演藝圈迅速蔓延開來,雷軍、周鴻祎、李彥宏、姚晨、黃曉明、劉德華、謝霆鋒、劉嘉玲等人共同接力了一場公益狂歡,定格為2014年夏天的影像記憶。
“這樣一個絕妙的創意激發出了影像新一重的功能,讓人在幾秒鐘內感受漸凍人的痛苦,也給慈善公益活動引發了一個新的傳播模式——真實并且感同身受。在這個活動中,影像改變了人們的認知,影響了人們的行為,影響不也是一種力量的存在嗎?”
這并不是優酷第一次探索視頻與公益結合的方法論。早從2007年開始,優酷就通過發起、參與各類公益活動,嘗試以視頻為載體傳播、倡導、推動、弘揚社會積極正向的力量。
回憶就是放電影
剛剛過去的2014年,在魏明的記憶中就是一幕幕的影像畫面。而2015年1月16日將在北京水立方舉辦的“放——2014全視頻之夜”則是優酷與網友喜愛的視頻人物一起,帶領大家重溫2014視頻影像帶來的精彩。
年初,魏明追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此前在優酷上播放的韓劇《繼承者們》大熱,但李敏鎬的風頭很快被“都敏俊”搶走了,更讓他鬧心的是,《來自星星的你》的中國網絡播放權并不屬于優酷。魏明于是開始看《來自星星的你》,一直認為韓劇是“沒事干的大媽、少婦們看的”的他突然發現,“原來韓劇講故事可以講得這么好,人物形象塑造得這么好,全智賢在劇中的情感收放得這么自如。而且整部劇的場景做得相當高級,價值觀也很正。”
這時他才感到“酸楚”和“懊悔”,“所有好影像,優酷上都應該有。”一部韓劇改變了魏明對韓國文化的認知,也促使優酷在韓國市場上加大了合作力度,不僅拿下更多版權內容,14年還與韓國團隊聯合打造了兩檔自制節目《男神女神》、《Guest House》,更成為音樂盛典MAMA的網絡票選中國官方平臺,15年還有《時尚王》等更多精彩自制與韓國團隊聯合打造。
2014年7月23日,馬航MH17航班空難的第一批遇難者遺體空運回荷蘭。荷蘭國王、王后和首相親自迎接遇難者遺體回國,所有荷蘭政府大樓以及荷蘭駐外機構降半旗致哀。裝載遇難者遺體的飛機降落后,號手吹起挽歌《最后的崗位》,成千上萬民眾站在路旁目送靈車,往車上拋鮮花,鼓掌歡迎親人回家。看到這一幕,魏明很感慨:“電視畫面俯拍的高速公路上,每一輛車帶著一個靈柩,幾十輛車排著長隊,這個國家太偉大了。我們說‘大國’和‘小國’,大和小的區別是什么?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尊重。”
在學生時代,魏明的作文就被當作范文傳播、手抄報在區里獲獎,中學任校團委宣傳部長,那時他就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意識,應該獲得自由表達的機會。所以今天我們在優酷構建這樣一個平臺,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同等的表達機會。”從最初的“讓所有人都能自由觀看視頻”到“讓所有人都能自由上傳視頻”,今天的優酷已經開始鼓勵更多的表達形式,“說時代”系列脫口秀就在倡導“所有人都有說的權利”。去年推出的“優計劃”包含新人獎、優質用戶榜、創收平臺和粉絲運營等子項目,讓UGC(用戶生成內容)在成長的每一階段都能獲得扶持。
去年Q3季度,優酷分給視頻原創作者的金額高達1000萬,“暴走漫畫”、“李洪綢”等UGC創作大戶邁入了“百萬富翁”陣營。給視頻原創作者們提高分成比例孵化了眾多成功案例,也開啟了國內視頻原創作者粉絲破百萬的“黃金時代”。“保全產生優質內容的機制,就是對個體自由表達的保護,”魏明說,“我想,對個體最高的尊重就是讓個體自由發展。”
只想優秀,拒絕從良
在優酷內部大會上,魏明經常說:“從小到大拿過第一的,請舉手。”這是他獨有的團隊激勵方式。盡管每次都不是全員舉手,但他都會再次鼓勵團隊:優秀是一種習慣,即使你不是全國第一、全省第一、全校第一,只要你做過一次小組第一,都會在下一次想要做得更好,無法容忍瑕疵。這種習慣會讓一個人、一支團隊自動升級。
看《后會無期》的時候,當王珞丹說出“我一直都是優,你讓我怎么從良”,熒幕下的魏明瞬間激動起來,“說到我心坎上了,這就是我的臺詞啊!”他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當官”直到工作,很多時候學生干部的職位會被延續,他稱之為“滾雪球效應”,“比方說你在幼兒園當了個小隊長,上一年級后老師知道了,就讓你先當代理班長,干得好就保留下來了。”
第一心態延續到職場上,他希望團隊里人人都“想要優秀”。在優酷創業早期,因為競爭對手的先發優勢,他們并非行業第一。于是,他們的目標是“本樓第一”——當時樓下的大旗網人氣很旺,下一步再爭做“東直門第一網站”。人外有人,第一只有一個,“但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一件事盡量做到最好,讓周圍的人變得更好。”
魏明的母親是教師,他從小看著媽媽得知學生取得好成績、有了好去處而欣喜,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別人的成長為驕傲。他也畢業于師范大學,第一份工作也是教師,“站在講臺上,看學生拿大獎,也覺得特別爽。”或許這段經歷促使他樹立了“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價值觀,他說在優酷7年自己從沒拍過桌子,“權力背后是尊重,別人才愿意和你一起干你相信的這份事業。”
給你光明的一面
2008年汶川地震,第一段震區實景視頻由用戶上傳至優酷發布。2010年玉樹地震,優酷網上出現了一條呼叫救援的視頻。在這樣的重大社會新聞事件中,優酷的媒體屬性凸顯。古永鏘和魏明等優酷早期創始團隊主力是之前在門戶網站搜狐網的同事,之后陸續加入了很多來自電視臺的成員,兩股力量原有的媒體情懷在優酷得以保留。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是魏明從電影《蜘蛛俠》中得到的啟發。當優酷的用戶數量不斷增長,他越來越意識到肩負的媒體責任。“我們希望傳達的是亮的那一面,讓觀眾相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會比今天好。”優酷與土豆合并之后,魏明為優酷定下“陽光、真實、夢想”的品牌基調,“這是我們的媒體定位,我們的推薦方向和自制內容也會有意識地往這方面靠。”
但在推薦和引導之下,他仍然爭取讓用戶找到一切想看的內容。他是跟隨互聯網蓬勃發展而成長的一代人,在搜狐趕上了互聯網引發的表達傳播革命,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都“浸在血液里了”,互聯網的本質是自由、平等、分享、互動,即便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他也希望優酷有自我態度,同時將選擇的權利還給用戶。
“我始終相信,視頻跟文化藝術一樣講究多元化,講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千萬不能變成一元論,要構建一個平臺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探索,因為你不知道別人創造出來的東西,是不是能打動另外一撥人。所以構建一個多元化的平臺,這個使命比其它使命大得多,就像為第五維世界和第四維世界的人類之間搭建一個相互接觸和理解的界面。”
在自制內容上,優酷土豆集團2015年將投入6億資金,經過了之前5年的探索,他們發現互聯網內容的方向永遠在變化。直覺再一次告訴魏明,接下來需要討論一些有思考的探討,“這兩年科幻電影特別多,所有的電影都在問:人類往哪里去?”影像正在跟隨時代、記錄時代,或許還將引領時代,優酷也會加入這場未來的討論,在今年將上線的真人秀節目《Big Brother》中國版中,優酷希望幫助人們從虛擬網絡世界回歸,找回那種面對面溝通的真誠,未來或許從“不忘初心”開始。
退至銀幕的背后
2014年,優酷推出第一部“互聯網電影”《老男孩猛龍過江》,斬獲 2 億多元票房。魏明在后期時已經看過很多遍,等到上映后他仍然走進電影院,一直等到最后那首《我從未去過紐約》響起,還有落淚的沖動。
肖央第一次向他講述這個故事構思時,拿了一個iPad播放《我從未去過紐約》的伴奏,跟著特別重的吉他音,就當著幾個人的面唱起來了。“晚飯后我對她說,我想要出去買一包香煙。她叫我回來時輕一點,不要打擾孩子的睡眠。”這樣的歌詞,立刻擊中了魏明。他仿佛已經看到塵世中一個有家有口的中年男人,穿行在平凡往復的日子里,無處安放自己的夢想與迷茫。突然有個晚上,他厭倦了眼前的生活,想起身離開。可他在樓下轉了一圈,買了香煙就回來了。老婆孩子還在熟睡當中,一切都沒有改變。
“畢竟有勇氣離開的是少數,這是中年男人普遍的心理狀態。”魏明說,“這個社會要求男人扛起所有的生活重擔,但其實心中的那個小男孩依然在,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闖出一片天。他總想著去旅行、掙脫生活的束縛、放手追逐夢想。可想法上的沖動和現實中的責任交織在一起,每次鼓起勇氣想要離開時,總有一只無形的手把他拉回來。”
人們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的,電影可以想象并描繪,這也是魏明時常從電影世界獲得的慰藉。他甚至曾經想過要不要去做一名導演。巧的是,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也是電影發燒友,他曾經陪伴去紐約大學電影系進修的太太在紐約生活了一年。這兩個影像世界里的老男孩走進片場,看到他們熱愛的藝術與影像在這里是純粹的機械與工業,“一遍一遍地重復,調動著群演和各種工作人員,那已經不是美了,那是真正的辛苦,我受不了這個,真當導演我肯定會完菜。我還是遠遠地退到后面,當一個觀眾,當一個電影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