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多數年輕人發現圍繞在自己身邊的“潮人”變得越來越多,當集合店的優劣被經過的人群襯托得更加對比明顯,潮流的市場已經變得越來越大了。曾經是小眾的一群人,也因為產業升級的速度加快與經濟的發展逐漸擴大范圍,而這些正反映在YOHO!有貨這家潮流電商的后臺數據上。
與潮流消費人群的總量上漲相得益彰的,還有與大眾消費者共同提升的消費要求。可以說,多年來以平臺型電商為主的馳騁廝殺,在如愿以償地培養了更多用戶電子購物的消費習慣之時,也被初始的價格戰自損三千:大眾消費者并沒有漸漸弱化對于低價的追求,還逐漸于價格之外變得更加挑剔和難以滿足。
一方面是他們對產品或核心服務的品質與基本零售環節的要求,譬如下單、客服、使用優惠券、退貨、物流等必要超過平均標準,另一方面他們也趨向于追求個性化。反過來看,標準品網上零售時代正在被阿里、京東等巨頭的上市畫上止符的節點,個性化成為電商企業維持乃至發展自身的底牌。
如將根據年齡階段或生理階段所劃分的母嬰類、童裝及圍繞單一品類拉開戰線的內衣、鞋類等電商刨除在外,根據興趣及風格屬性劃分垂直領域的電商其實屈指可數。2014年率先敲定C輪融資的YOHO!有貨在一年內集中多次地在其潮牌擴充路線上做足曝光。
據YOHO!有貨CEO鈕叢笑介紹,2012和2013年有貨的主要工作在于搭建團隊,同時亦在于摸索樹立及疏通電商企業運營鏈條,在內容和品牌方面的發力其實著墨不多,但借助其潮流媒體的背景,YOHO!有貨還是迅速地獲得了用戶的認可,連續兩年實現了盈利。
2014年,YOHO!有貨便將船頭調轉到拓展品牌、品類的方向上來。首先是繼續依靠買手團隊來拓展孵化潛力原創品牌,然后是迎接互聯網娛樂化的趨勢與藝人聯手試驗明星潮牌,此外國際知名潮牌的直接代理也是有貨一直以來對用戶消費的保障堅持。
如此推測,YOHO!有貨所推崇的潮流生態圈構建則是意在增加內容呈現的消費者觸點。鈕叢笑認為:“當每個企業和平臺提供的服務基本環節都逐漸完善,消費者為什么還要選擇從有貨購買商品呢?與目前盛行的智能家電操控類似,YOHO!期待構建的潮流生態圈是追求內容呈現和生活服務多維度地將有潮流需求的用戶留下來。”擁有差異化則擁有了定價權。
與同為分眾領域其它同行相比,YOHO!有貨背后有媒體資訊優勢及各產業鏈資源積淀,但來自于巨頭平臺對各細分市場躍躍欲試的壓力也顯而易見,未來YOHO!集團將采用何種方式凸顯其與眾不同,則需要市場給出校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