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華為在智能手表上的高調,中興對于智能手表的態度顯得有些低調。
昨日在MWC,中興手機掌門人曾學忠接受網易科技等中國媒體采訪,詳細闡述了中興為何對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的態度,并談及了如何看待中興手機去年的成績、又為何那么看重語音技術?
未來的手機要理解消費者
去年中興智能手機在全球銷量為4800萬臺,17年間累計銷售手機6億部。而此前華為小米的數據顯示,2014年銷量分別為7500萬與6100萬。那么中興是否落后太多了呢?
曾學忠一方面承認,在過去中興不擅長去做品牌,最近兩年雖然加大了廣告投入,離目標差距仍比較大,未來還會向華為小米去學習;但另一方面,他表示中興不單單只追求數據,而是要耐得住寂寞,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做頂級產品,最終成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品牌。
曾學忠再次提及了手機行業發展的四個階段,一是最早期的“滿足人”(Satisfy You),例如購買“大哥大”顯示身份地位;二是功能機年代的“吸引人”(Attract You),用好看的設計來刺激消費者購買;三是iPhone帶來的“改變人”(Change You);而四是未來的“理解人”(Understand You)。他認為未來的手機要理解消費者,讓其自有習慣得到發揮。在這種設計思路下,中興推出了具有眼紋識別功能Grand S3以及智能語音手機“星星2號”,并成為中興展臺上的亮點。
這種思路也用于中興終端的其他產品,例如可穿戴設備。本屆MWC,華為HTC等都紛紛推出新品,但中興卻顯得有些“沉默”。對此,曾學忠稱,未來可穿戴設備一定是方向,但取得成功需要了解消費者需要什么功能。中興“不在乎最早,而在乎最好。”
語音操作今年爆發?
曾學忠昨日將重點放在了語音上,他表示多點觸控技術的應用在過去幾年里改變了人們用手機的方式,但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手來操作。而曾學忠認為,語音才是最適合的人機交互方式。同時這種交互也可以拓展到汽車、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上。
此前蘋果、微軟、谷歌等都推出了智能語音助手,但Siri們并不火熱。而根據中興的調查,80%中國消費者希望用語音來操作手機。對于這巨大反差,曾學忠評論這些應用并沒有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比如進入語音模式還需要用手來操作等等。他認為,隨著技術問題的解決,和4G的應用,語音操作今年將迎來爆發點。
去年9月,由中興牽頭,Nuance、Audience以及百度高德等組建了智慧語音聯盟。昨日,NXP與Sensory也加入其中,將共同解決聲紋識別、背景聲降噪、手機自動判定場景等問題,并讓更多的廠商力推語音操作。
去年12月,中興推出主打語音操作的智能手機“星星2號”,曾學忠希望其在國內的銷量達到120萬臺,全球銷量200萬臺。數據顯示,1月份這款手機的銷量為20萬臺。曾學忠表示,該產品的最大問題仍是品牌知名度還不夠。
拿專利當武器?
2月10日,發改委對高通反壟斷案開出60.88億元罰單,同時進行整改,其中“取消專利反向授權”的條款引發了關注,因為這意味著,國內手機廠商也可能開打專利戰。
而就在此前,曾經有傳聞稱華為中興曾向小米OPPO等發出律師函。那么中興會不會用專利當武器,狙擊對手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曾學忠稱,首先中興非常尊重別人知識產權、已向微軟等繳納大量專利費,公司的專利成本高于其他公司;其次,中興還會增加研發力量;再次,公司的專利主要是防御,為保護自己;最后研發的過程會給自己帶來創新。
不過他并沒有直接回答是否會發動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