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者”,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用這個詞向媒體描述自己的角色定位。
他說,互聯網進入更多傳統領域激發了產業的創新,也面臨著打破原有游戲規則的質疑。“很累,但幸運的是我心甘情愿”,因為互聯網蘊藏的機會實在太多。
一年后,當中國經濟逐漸步入增速放緩的“新常態”,這位互聯網巨頭更希望人們注意的是網絡對經濟的提振作用。李彥宏坦言,他甘愿做一個“顛覆者”。
“我更愿意從樂觀的角度來看問題。”李彥宏認為,互聯網是起推動作用的正能量,即便宏觀經濟狀況不佳,“互聯網能夠幫忙改善一些”。
互聯網能幫什么忙?李彥宏的回答是能釋放更多消費需求。雖然不是專業經濟學家,但他相信,與投資和出口相比,刺激消費是經濟增長“最優質的動力”。在這方面,互聯網大有可為:海量的線下資源一旦盤活,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比如電影院,現在平均上座率只有15%左右。如果能通過互聯網,讓消費者知道現在上映什么片子,票價合不合適,座位有沒有自己想要的,上座率會提高很多。”
從持續火爆的網絡購物,到風生水起的網上訂餐,互聯網已經顯著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以創新迭代、服務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給不少產業帶來的啟發,已經超越了“鯰魚效應”的量級,給消費者帶來的受益也越來越多。
此外,互聯網還能提升傳統產業的運營效率。李彥宏認為,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將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今后你會看到互聯網不僅是顛覆,還會幫助傳統產業提升效率,刺激他們更好地發展”。
事實上,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時,部分遭遇“寒潮”的行業已經開始主動“擁抱”互聯網。
房地產行業“老大”萬科已和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平臺淘寶網攜手“賣房”。不少鋼鐵公司也將目光投向互聯網,第三方交易類鋼鐵電商平臺現在已有100多家。
在李彥宏看來,這一切都僅僅是個開始,好戲還在后頭。
“互聯網是上天賜給中國的機會。”這是李彥宏講過多次的心里話。而要把握這個機會,需要更有力地促進創新。
今年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企業家和經濟學者座談,李彥宏也在場。那時他和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中關村集團于軍等互聯網、電子信息、創業投資領域的代表人物一起,從激勵創新、發展創業金融等方面提了建議。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今年李彥宏的兩份提案也均與推動創新相關。
在李彥宏看來,中國“創新的春天”比“創業的春天”來得要晚一些。“現在創業環境相當不錯,但創新的氛圍和成果還不樂觀”,因為無論是政府的投入和支持,還是個人的創新動力,都還遠遠不夠。
李彥宏表示,創新不應由政府主導,“不能總是組織科學家去攻關”,而應由政府來帶動和刺激。政府要做的是從國家層面推動搭好基礎設施,并向全社會開放,讓大家都能在一個大平臺上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和創新。
原標題:“顛覆者”李彥宏獻策中國經濟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