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9日的兩會期間,李彥宏提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的提案,希望以此推動中國整體創新水平的提高。可能很多人聽上去覺得有些神神秘秘,也很容易讓人和國外的那些人類大腦計劃、基因重組、鋼鐵俠綠巨人復仇者聯盟吧啦吧啦的神秘組織機構搞混淆,為了避免大眾對人工智能的誤會,所以我覺得這里有必要解釋下,這件事本身并沒什么神秘,也和科幻迷們想的不一樣,其實很多事情都近在咫尺。
一,不是通過神經學建立人工智能
目前公認的建立人工智能大腦目前有兩條路徑,第一種是模擬人類神經沖突來還原大腦工作原理,進而建立人工智能。第二種是根據群體的不斷的輸入和反饋來訓練機器為人服務,進而建立起人工智能。為了不混淆,我們先來看下關于第一種的問題
美國大腦計劃:2013年4月,奧巴馬宣布投入巨資啟動“腦計劃”,旨在通過創新的神經技術加強對人腦的認識,其最終目標是希望找到攻克大腦疾病的新方法,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癥、癲癇、帕金森癥等。這不是為人工智能服務的,這是為了研究疾病。但是人工智能的學者們也在盯著該項目,因為一旦有所成就就有可能遷移到人工智能領域。
歐盟大腦計劃:2013年1月,歐盟宣布投入10億歐,旨在用巨型計算機模擬整個人類大腦,這是通過模仿神經建立起計算機。
藍腦計劃:藍腦計劃是由瑞士科學家在2005年設想的一個復制人類大腦的計劃,計劃在2015年達到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帕金森氏癥的目的。后來沒什么成果,就在媒體上就很少再有消息了。
事實上關于“人類腦計劃”早已有之,而中國也有其實早就加入,在2001年9月,中國正式成為參與人類腦計劃與神經信息學研究的第20個國家。中國在這個該計劃中,只不過大家的目的都不是研究人工智能,而是大腦神經科學,是醫學。
二,通過神經學無法建立人工智能
通過模仿大腦運行原理來制造出人工智能,這在facebook的首席人工智能負責人LuCun那里被批評為“草包科學”,為什么會這樣呢?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簡單了解下機器學習的原理。
程序員現在給機器看了一張狗的圖片,那么機器每次看到這張照片就能說出來這是狗,接著程序員給了一張同樣的但是亮度偏黑的圖片,而機器認不出來了,那么這時程序員就需要調整代碼,調整機器識別的范圍,讓圖片無論變得多暗或者多亮機器都能識別出來是狗,并且程序員每次都只能微調不能調整太多,因為每次調整太多都會牽扯到其他問題,所以這是一個細心的活,精工出細活。以上就是整個機器學習的核心原理了。
通過機器學習的原理,我們看到了一個結論,要讓機器實現某個工作都需要有人在背后為其設定“目的”,機器是不會自己去生產“目的”的,如果一旦機器失去人為其設定目的,那么機器就不可能產生任何行為。我們可以讓機器模仿神經的海量行為,但這種模仿卻無法為機器設置一個第一“目的”,所以機器依然是不可能像人一樣運轉的。人之所以能夠運轉,是因為人一出生就第一目的“生存”,但機器不存在,機器的第一“目的”無法憑空誕生。
在這個觀點上我和LuCun等人一致。
三,李彥宏提案的中國大腦是什么?
李彥宏的提案屬于第二種,與谷歌、Facebook的人工智能理念一致,通過為機器設置“目的”,然后根據與用戶的輸入數據以及反饋互動數據,為用戶建立起更為智能的服務體系。
要理解中國大腦人工智能,我們必須從理解搜索引擎開始。
1,搜索引擎就是這種人工智能,你通過向搜索引擎提供單詞,搜索引擎通過你提供的單詞,然后運用智能算法在數據庫中尋找答案再返回給你。
2,接著搜索引擎進化到了百度大腦,傳統的搜索引擎僅僅只需要識別一維的文字信息然后給用戶返回結果即可,但是百度大腦需要識別的則是多維信息,這里面包括了語音、圖片、視頻、地理位置、所處的業信息等等,這就從一維人工智能上升到二維甚至三維,最后百度大腦通過海量的智能分析后為用戶返回結果。這也意味著,百度可以為企業做更加復雜的數據挖掘工作。
3,中國大腦其實就是百度大腦的擴展板,國家將海量數據全部投入到該平臺中,而人工智能則通過對各行各業的挖掘,建立各種關聯,為決策提供支撐。從科研到地方政府決策都將提供優質的智能結果支撐。
四,該計劃實現的話會帶怎樣的機會?
如果該計劃執行,那就是對政府資源的全面整合,效率提升。而長期以來政府也在致力于智慧城市,城市的信息化,我們試著假想一下一個中國大腦會如何幫助我們決策。
公共決策層面:
醫療相關:收集患者全部跨市跨省的全部疾病數據信息,為其疾病做出預測,為醫生決策提供幫助。通過收集病人情況,預測流感等意外情況,做好防控。
交通相關:通過收集出行行為數據,地鐵公交提供決策支撐。讓城市規劃更有科學依據,不能拍腦袋行事。
教育相關:通過收集學生考試分數,錯誤考題,為其補充相關薄弱知識點,進而提高成績。該過程完全不需要老師參與。
環境相關:通過收集天氣,企業排污等數據,為環保部門提供相關決策支持。
創業相關:
實體店鋪類創業者:創業者可以通過國家所開放的數據建議,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的實體開店的最佳位置,最大程度的避免個人的資源浪費。
企業:更加深入的看到全行業數據,當地行業數據,當地人才流動數據,做好更多的積極準備。
后面不一一列舉,總之會極大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極大的避免資源的浪費,讓每個資源都能被充分的高效利用。
結語:中國目前處在高度的信息化當中,更多的信息正在聯網,而如何處理這些信息,讓更多資源能夠被合理利用正是信息化下一步要解決的事情,本次兩會上總理首次將互聯網抬到了重要產業上,這也意味著,互聯網將會更加快速的改寫行業格局,而在這之后必定會產生大到讓人覺得恐怖的相關數據,政府要想利用好這些龐大的數據則必會引入智能決策機制,李彥宏所提出的“中國大腦”其實正在風口上,或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