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博士
“Fascinating”(極好),當被問到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中國之行時,莫博士不假思索地說。
約一個月前,莫博士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這位年近7旬的科技新聞報道泰斗,在一個星期內,以一線科技記者的身份,密集走訪了多家科技企業,實地了解中國科技行業的發展情況。
莫博士的這趟中國之行收獲滿滿:采訪小米公司總裁林斌、參觀富士康工廠、把玩大疆無人機、成為微信的忠實用戶(尤其是微信聊天表情的重度發燒友)。他說,在中國見到的每個人都熱情好客,都非常友好地接待他。
經過零距離的接觸后,莫博士對于中國科技行業的印象大為改觀。在來中國之前,他對中國科技行業的印象還停留在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但現在,他認為,中國科技行業越來越多的品牌,不僅將通過價格,還將通過產品的品質,將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談中國科技業:可與蘋果、三星一較高下
莫博士說,在去往中國之前,對中國科技行業的印象還停留在制造大國上。
“人人都知道中國的科技行業正在蓬勃發展,”莫博士說,“但我在去中國之前,對中國科技行業的認識主要是像富士康這樣的制造工廠,為蘋果等西方科技品牌進行產品制造。”
在結束了在中國的行程后,莫博士對中國科技行業的印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中國科技行業不僅僅是制造,”莫博士說,“我還看到很多科技企業的品牌,產品的質量,甚至可以和蘋果、三星等競爭。”
莫博士認為,中國的科技行業正處在一個臨界點,即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將能夠參與國際競爭,他認為,這樣的趨勢在未來會進一步發展。
“我指的不僅僅是在價格上的競爭優勢,”莫博士說,“你確實能看到產品的品質在提高。”
莫博士指出,這樣的趨勢不僅僅發生在智能手機領域,包括在其他領域,他提到在中國期間曾訪問的一家無人機制造商大疆。
但莫博士認為,中國科技行業的產品要真正走進國際市場,依然有很多的障礙和困難需要解決,例如知識產權方面、市場推廣方面,企業需要大量的投入,此外,西方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這也是中國廠商需要做好準備的方面。
但他依然對中國企業充滿信心,并用了三星在美國的成功例子來說明。
“例如三星,在15年前,如果你問美國消費者,對三星的印象如何,他們會說是‘垃圾’產品,但如今,三星在美國市場已經成為一個高端的值得尊敬的品牌。”莫博士說。他認為這樣的情況也會在未來發生在中國廠商身上。
建言科技記者:嚴守職業道德
作為一名采訪過不計其數的科技企業高管,能夠一通電話便叫齊喬布斯、蓋茨等人的資深科技記者,莫博士無疑是科技報道領域的元老級人物。他在采訪中也談了作為一名多年從事科技報道記者的心得。
莫博士說,對于中國的情況不了解,不能具體給出如何在中國做好一名科技記者的建議,但是,成為一名優秀的科技記者或者記者,有一些通用的準則,這些準則包含“強硬”、“細致觀察”和“勤奮努力”,莫博士最為強調的則是“職業道德”。
“作為一名記者,要保持中立客觀,不可以收錢收禮物,”莫博士說,“這些在Recode都是有嚴格規定的,一旦發現,我會立即讓記者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