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出貨量過億成為小米、華為等國內幾家主要手機廠商的重要目標。在其中,出現了一家淡出大眾視線已久的手機廠商TCL。根據統計機構數據,TCL通訊2014年銷量為7300萬臺,其中大約90%的出貨量在海外,全球排名第八。按照TCL通訊的戰略,2015年智能機目標銷量1億臺,進入全球前三,且今年將大力拓展國內市場。
事實上經過幾年高速發展,從2014年開始國內手機市場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手機市場格局基本成熟。今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9900萬,較上一季度下跌5.6%。一直征戰海外市場的TCL選擇這個時候回歸,意義何在?鳳凰科技專訪了TCL通訊COO、中國區總裁王激揚。
鳳凰科技:為什么要選擇這時候回歸國內市場?
王激揚:有幾個原因。第一中國和亞太不起來,我們要實現全球前三的目標很難。中國和亞太地區占全球手機銷量的50%,但是這兩個區域占TCL全球銷售不到15%,我們認為這個量還是可以再稍微提升點;
第二是我們需要在中國這個競爭最激烈的地方練兵。如果自己的后院沒做好,全球征戰其實也不容易,還是要有比較穩固的本土市場。現在很多中國手機企業開始逐漸考慮國際化,其實現在中國市場上商業模式、技術等都逐漸在全球領先,而且競爭非常激烈,如果我們不在這種地方鍛煉,等別人把東西做好,做國外市場時,我們只是防御會輸的很慘。
鳳凰科技:中國市場相對飽和的情況下,如何打開局面?
王激揚:我們會國內遇到一個很大的困難是沒有渠道。做了產品沒有和消費者見面的機會。公開渠道不是目前最好選擇,他是在你各方面變好之后才會追逐你,如果現在你讓他賺不到多少錢,他就會猶豫。所以我們渠道有兩個側重。
第一,要把運營商渠道做好。雖然現在運營商主導的局面在改變,運營商渠道出貨占比也在下降,但還是能占到30%的份額,這個份額也是不低的。
第二條路就是我們認認真真做好互聯網渠道。我們過去一年多時間都在做各種聯系,自己的商城,產品、供應鏈各方面都在學習互聯網的節奏,之前更像是游擊戰,一年多摸索過了,我們現在做好了打大仗的準備。
鳳凰科技:回到國內市場,會認真研究或者復制小米模式?
王激揚:我們會研究它代表的商業邏輯,但不會復制,因為大家各自擁有的資源是不一樣,優劣勢不同。從邏輯上,小米是個平臺組織者的角色,他整合上游的內容提供者和元器件,下游的消費者。上下游的互動他組織起來,形成一種正向循環。之前的商業模式中,很多都是割裂的。
我們在國內市場上,也需要多條腿走路。除了拓展銷售渠道,我們還會有軟件收益也會慢慢上來,不然別人三個武器,你一個武器是沒法打的。
鳳凰科技:TCL怎么利用已有的資源實現差異化競爭?
王激揚:集團去年提到雙加。首先是智能+互聯網。所有產品都智能化,最后就是我們提得智能家庭。互聯網來了之后,我們產品開發流程、銷售都和原來不一樣。這個社會、科技都在不斷發展,這種情況下,我們另外的一個加就是產品+服務。要從一個硬件公司,開始更多的注重服務端。
我們不會純粹和別人以手機打手機,我作為后來者,和他們競爭是沒有優勢的,尤其是在手機同質化又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我們要做智能家庭,智能生活,這個領域做出來而且還做得好的公司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