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中石油獲得阿聯酋3.3億美元油田開發項目。
一周之前的5月12日,阿里云計算與迪拜控股集團Meraas簽署協議,雙方將合資成立一家技術公司,幫助迪拜發展智慧城市等項目,并打造迪拜數據中心,設為中東發展總部。
不管是石油這種戰略資源,還是大數據云計算等“21世紀的石油”,處在中國通往非洲和歐洲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位置的阿聯酋,在中國的“一帶一路”規劃里,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2014年,中國與阿聯酋貿易額達到548億美元,中國超過印度成為阿聯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與阿聯酋在工程、能源方面的合作,正在逐步轉向金融和互聯網合作。
1、一帶一路:中國力量的外溢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被稱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
根據之前國務院授權、幾大部委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等。
一帶一路的官方說法是指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
通俗來講,經過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累積了巨大的過剩基建產能,中國的鋼鐵產量、基礎制造能力都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2014年年末,中國外匯儲備3.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好多年;中國商品生產也極度過剩,江浙很多實業企業難以支撐。
一帶一路就是在幫助沿線60余個非常不發達國家建設基礎設施,出錢出資源,轉移國內的產能和資本,促進一帶一路的國家形成發達的經濟帶,實現共贏。
一帶一路的最重要目標,是實現國內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其次,是中國“軟力量”建設項目。
一帶一路是中國未來十年的對外戰略指導,跟上一帶一路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美元霸權的擴張跟隨著F16+可口可樂,強大的軍事實力加上符號性的跨國公司。
世易時移,中國的崛起必然走一條不同的道路,以沿線國家急需要的基礎設施產能和施工能力為籌碼,走一條利益捆綁的路徑。從2009年中國企業第一次“走出去”的時候,以工程換空間,以基建換資源已經略顯雛形。一帶一路的提出,也給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指明了方向。
字面上看來,一帶一路最有關系的是鋼鐵、機械制造、基建工程等行業,但實際上牽一發而動全身。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有機會參與,最終形成人民幣的國際化。
2、互聯網國際化窗口期來臨
互聯網企業大有作為。
一帶一路愿景里提出,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絡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
干線網絡是互聯網基礎設施,基礎設置建好了,依附于基礎設施的上層互聯網才能更好發展。
為什么中國大型互聯網公司進軍日本、美國和拉丁美洲鮮有成功案例(除了獵豹這種工具類APP)?
在沒有國家力量先行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國際化面臨了巨大的風險,過去十年中興華為在歐美遭遇到的專利訴訟層出不窮。國家意志未必是有效的直接出手,有威懾力有影響力,大部分時候用不著出手。
跟隨國家腳步進行互聯網布局,猶如進行一場互聯網領域的土地革命,從邊緣地帶迂回,最終回到中心位置。
戰略眼光這種東西說起來挺空,但并不是人人都有眼光。
3、馬云的二次革命
阿里云計算與迪拜控股集團Meraas簽署協議,幫助迪拜發展智慧城市等項目,并打造迪拜數據中心,設為中東發展總部。
為什么是迪拜?
迪拜處在MENA地區的中心位置,也就是北非和中東的中心位置,正好是海上絲綢之路西段的中心位置。迪拜是阿聯酋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中東地區的經濟和金融中心。
選擇迪拜,不光因為迪拜是世界聞名的阿拉伯都市,迪拜也是中東阿拉伯硅谷。
迪拜硅谷2004年就已經成立,現在已經頗具規模,2013年凈利潤增長23.5%,近6000萬美元,IT行業占65%,是中東除了以色列之外科技創新之地。
阿里巴巴集團這么多企業,為什么是阿里云?
因為云計算是互聯網領域的底層基礎設施,未來云計算就是互聯網的水電煤,只有基礎設施鋪設好,應用層的業務才能發展。
做好基礎設置有基礎紅利。云計算服務于互聯網企業,也服務于傳統公司,通過云計算跟大量的企業建立緊密聯系,等互聯網經濟起飛時會大大起作用。
調查數據也支持這點。信息和通信技術(ICT)在中東地區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增長。IDC最新報告顯示,預計到2015年,該區域信息通信技術的總支出將達到270億美元,IT市場增長位居全球第二位。
分析指出,目前亞馬遜AWS在中東地區尚未投建數據中心,市場尚處起步階段。而阿里云搶先一步,與迪拜當地具有較強政府背景的企業合作,將更快搶占這塊“土豪眾多”的中東市場。
整個阿拉伯世界處在一帶一路中心的位置,迪拜則是進入阿拉伯世界的橋頭堡。
阿里巴巴利用云計算這種IT基礎設施布局,非常討巧:既迎合了一帶一路國家要求基礎設施和技術輸入的要求,又為將來在電商、智慧城市和互聯網金融等業務打下基礎。
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國際化比國企走出去更晚,不過是從2012年開始,很多無疾而終。
跟隨國家戰略,中國互聯網能否像土地革命一樣,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實現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