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美的集團(000333)發布2015年一季報,期間實現營業總收入426億元,同比增長10.5%;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3.4億元,同比增長32%;每股收益0.79元,同比增長32%。
為什么在友商營收出現負增長的時候,美的卻實現了超過10%的增長?須知,2015年被大多數人視為家電行業的冷年,是空調行業10年來最冷的一年。往年三月份,空調即慢慢進入銷售旺季,今年到4月份空調市場依然未實質性啟動,誰能跑贏大盤誰就贏了,美的做到了。這就值得研究了。
還有,2014年9月份至今,空調行業至少發生4波大規模價格戰,你看,美的利潤不僅沒打掉,還上升了30%多,這個也很有意思,你知道為什么嗎?
我也未必全知道,但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思考。
我的思考有四:
第一,美的集團2011—2013為期兩年的變革效果正在顯現。近半年來,大家開始看到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面對媒體,但是二年前你幾乎看不到他的身影,在干嗎?在運籌公司戰略變革,在改革效果顯現之前,他認為自己沒有資格站出來說話。好比一個人,前幾年一直埋頭栽他的桃樹,又是施肥又是噴藥又是剪枝的從早忙到晚,今年終于到了“摘桃子”的時候。這就是辯證法,你不想低頭做事,卻想舉手摘桃子,天底下沒有這等好事,一個天天把自己置于聚光燈下的人,是危險的——主持人除外。
第二,“精品戰略”開始發揮作用。前幾年,美的被人詬病的就是產品不如人。時至今日,如果你還帶著這種觀點看美的,你就錯了。舉兩個例子:比如,格力有篩選分廠,采購來的元器件不直接使用,要先經過篩選分廠,符合標準的用,不符合標準的不用。這一點,美的放下身段學,而且學到了。再比如,過去美的開發一個模具也就50萬人民幣,現在投入不低于300萬,所以美的產品看起來檔次提高不少。
第三,銷售渠道得到恢復與強化。2011—2013年,美的戰略調整讓一部分經銷商流失,2013年之后這部分經銷商又回來了。2014年初開始,美的在全國大建旗艦店,等于又開發了一個增量市場。
第四,品牌形象有明顯提升。美的是中國最注重品牌形象建設的少數企業之一,一個最樸素直觀的證據就是,美的仍然是在CCTV投放廣告最多的家電企業。比如,這段時間央視一直在播一個形象片,一個滿頭大汗的空調工程師,循循善誘地告訴你他如何幾十年如一日地跟蹤、觀察一臺美的空調的運行。而且稍一留心不難發現,近二年媒體關于美的的報道,正面的遠遠大于負面的,凡此種種,說明美的企業形象、產品形象在持續改善。
以上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今年第一季度美的逆勢增長。
美的給我留下的一個深刻印象,就是企業經營風險較低,有記者問我“美的風險是什么”,我說暫時看不出有明顯的風險。這意味著未來三年之內,美的都會保持穩健發展,套句政治術語叫“又好又快”。
這就是美的的平衡術,按新京報的說法,叫“美的擺‘穩’棋局過冬”。
美的是怎么搞平衡的呢?舉個例子,它也搞組織變革,但它不是那種暴風驟雨式破壞型變革,相對比較溫和;它也搞產品變革,比如提出“精品戰略”,但不是大躍進,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再比如,美的產品線比較全,但它并不進入手機領域,而是通過和小米形成戰略聯盟關系來搭建自己的智能生態系統。這么看來你會發現,美的不是一個冒進主義者,這讓投資者放心。
我上面說,美的有今天的成績是三年前戰略改革到了收獲期。我想說的是,美的并沒有希望一勞永逸,而是在不斷地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比如“未來三年投資150億元用于智能技術研發”,“未來三年投入50億元用于機器人替代人工”,等等,這確保企業有足夠的發展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