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特別是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持續火熱,一種基于社交分享的電商模式開始興起,大家把這種新的電商模式叫做“微商”。
“產品、信任、傳銷質疑、社會認同”等問題限制了微商發展
2013年起,微商開始活躍在微信等主流社交平臺上,短短兩年,行業內產生了思埠、俏十歲等“奇跡”般的品牌。通過百度百科可以查閱到,思埠集團在短短十幾個月的時間內,即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草根品牌快速成長為“大集團企業”,旗下簽約了李晨、林心如等一線代言明星;其更是在公司僅僅成立一年左右,就收購了上海新三板上市化妝品企業“幸美科技”。基于微商模式的品牌成長節奏,足以讓所有傳統行業目瞪口呆。
正當所有人都認為微商即將再次顛覆傳統零售業,甚至一度認為微商將成為能夠與主流電商并駕齊驅的一種新電商模式時,越來越多的假貨風波、央視曝光、傳銷嫌疑等事件頻出,微商一夜之間又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在社會和媒體的一片質疑和唱衰聲中,眾多微商“大品牌”們開始走下神壇,由于絕大多數微商品牌都缺乏品牌背書,純微商企業抗風險能力極弱。傳統的微商模式弊病百出已成事實,大量微商品牌開始尋求轉型,思埠更是反其道而行從線上走到線下,開啟了實體店計劃。而更多實力弱小的品牌則選擇退出另謀打算,甚至個別公司再現當年的團購卷款跑路風波。
改革派降臨,平臺及大腕的入局能否救微商于水火?
“微商開始于個人,興起于品牌,發展于平臺”,靠個人及草根品牌的折騰,微商這把再好的牌也可能打爛。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依靠熟人推薦而產生的交易行為,微商模式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安利、玫琳凱等世界級直銷企業在十幾年前就證明了這點。
傳統微商的頹勢,并沒有影響傳統大佬們的積極性,因為這不是微商模式有問題,而是產品和服務的問題。隨著今年3月全國兩會上馬化騰一句“微商很有意思,我們比較感興趣”,蘇寧宣布了微店計劃,他們把門店產品同步到微店,號召國內18萬員工開設微店;接著國內電器王俊舟宣布2017年再造一個國美,而微店計劃是整個戰略的重要因素;攜程隨后宣布招募10萬微商合伙人,開賣部分攜程產品;海爾、甚至富士康也公布微店平臺計劃……
品牌大佬們陸續開展微商計劃,而專業的平臺方也沒閑著。口袋購物“微店”宣布再次獲得騰訊億級美金融資;號稱國內最大微信第三方服務平臺的微盟高調推出B2C微商平臺“萌店”,并隨后宣布獲得1.5億人民幣融資;最早專注于微商城的“有贊微小店”也宣布獲得千萬級融資;京東宣布拍拍小店計劃……
缺乏產品和平臺背書的草根微商品牌及其金字塔式代理模式能夠走多遠尚不得而知,但有隨著互聯網技術及運營背景的專業平臺加入,加上有著強大品牌資源的傳統大佬企業入局,或許能夠救飽受詬病的微商于水火。個人微商可以脫離草根品牌,在各大平臺微店上重新獲得經銷商的身份,有了平臺方在交易中的擔保,微商從業者有了更多經營底氣,而消費者則有了更多消費勇氣。
新銳平臺出大招,V 貓小店宣布1.2 億開店補貼招募200 萬注冊店主
在可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微商的核心流量還得依靠微信、QQ、陌陌、微博等社交平臺,而其中有著5.49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則是主戰場。在騰訊大開放背景下,更多微商創業團隊開始進入騰訊生態創業圈。
新銳社交電商平臺“V貓小店”于2015年9月16日正式發布,V貓小店同時宣布“發放1.2億開店補貼,招募200萬誠信微商店主”。在這個盛行虛報各種補貼數字和融資數字的今天,V貓小店宣布補貼1.2億,外界難免質疑。對此,V貓小店品牌運營總監李倩表示,但凡注冊V貓小店的店主,每邀請一個好朋友注冊開店,雙方各得30元開店獎勵,邀請人數沒有上限,邀請越多,獎勵越多。由于V貓小店獎勵邀請者和被邀請者各30元開店補貼,因此每招募一個注冊用戶,平臺就提供了60元補貼,招募200萬店主,一共需要1.2億補貼。為了打消外界質疑,李倩強調注冊用戶獲得的邀請獎勵,可以隨時在V貓小店平臺上購買產品當現金使用,并且邀請獲得的獎勵始終在用戶的V貓賬戶里,終身有效。
當記者提出“30元邀請獎勵能不能直接提現”的問題時,V貓小店創始人小黑哥回答“如果獎勵給店主的30元補貼可以直接提現,那沒有任何意義,因為V貓小店期望每一個注冊店主都親自試用體驗過產品,再向社交圈內的好朋友進行推薦。而V貓小店剛剛上線,很多注冊店主不一定愿意自己掏錢體驗平臺產品,因此,我們推出開店補貼計劃,讓大家都可以使用補貼獎勵,購買產品回去體驗。一個V貓店主,如果自己都不先體驗產品就向好朋友們推薦,很容易產生新的信任危機,這不是V貓小店的未來。”
結語:
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通過社交分享完成商品推薦銷售的微商,的確是一把好牌,但再好的牌,誰來打很重要。雖然基于金字塔分成模式的傳統微商逐漸淡出,但隨著更多專業平臺和傳統零售大佬入局接盤,或許小微商會有大未來,結局到底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