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不斷被提及,但怎樣才能在具體的產業中實施卻一直是個難題。在今日由百度、中國互聯網協會發起的“中國物聯網協會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百度總裁張亞勤在演講中指出:物聯網是互聯網走向物理化很重要的趨勢,對社會、對產業,甚至對中國對全球都會帶來很大的正面影響。
事實上,物聯網概念的提出已經有十余年的歷史,其初衷是指實體物品與互聯網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在1999年Ashton教授首次提出時顯得頗為大膽前衛。“過去,互聯網所做的事,一個是數字化,一個是IP化。”張亞勤在演講中也提到,就是把信息文本從物理的模擬的世界放到互聯網上,然后把人和信息、社交、物質連在一起,即把虛擬的世界數字化。
無論是“中國制造”還是“中國創造”,其主體都是企業,而企業的一舉一動與市場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也就是說,當外部環境出現物聯網這一趨勢變化時,想要在新的商業社會結構面前獲取生存機會,就必須要進行轉變。一方面,物聯網是新技術與產業發展催生的結果,另一方面,物聯網的大勢所趨又會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
“物聯網將對行業、工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包括醫療、教育、物流、金融、制造等行業,也是我們現在談的互聯網+。” 張亞勤認為,物聯網趨勢將加速傳統產業擁抱互聯網的步伐,產業互聯網或者行業互聯網將會率先出現,而這不僅是技術的改變,更是通過轉變商業模式和發展規劃來改變行業本身,改變行業長期的增長模式。包括產品的開發、營銷、推廣以及其他傳統產業流程,都將因為互聯網化而被顛覆,出現更多的交匯和融合。這一過程中信息和服務將會無處不在,而人處于絕對核心位置。
“所以百度最近在提,原來是在虛擬的世界里面尋找信息,搜索信息,現在是縮影真實的世界,連接人與服務。”張亞勤表示,很多傳統企業以前并不都是以人為本,由于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生產或渠道等非市場性導向占重要地位,而在物聯網的背景下,信息不對稱被大量消除,企業運營必須回歸市場本質,以技術和產品能力直達消費終端。連接人與服務,既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傳統產業升級和市場發展的需要。
“另一個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將發生在智能工作和生活領域”,張亞勤認為通過百度等企業的不斷努力,未來二三十年機器的智能就可能達到和人同樣的水平,這會帶來兩方面的變化,第一個是機器能夠成為我們的助手、秘書,通過理解人類需求而提供服務;另一個變化則是代替人們工作的物理機器人會進入家庭、進入工廠,將會改變包括就業結構、人口結構和就業方式在內的整個社會形態。
張亞勤預測,未來5年,將會有至少五十億個新的設備被連接。最終,凡是有電的場景就會有計算,凡是有計算的場景就會有智能,凡是有智能的場景就會有互聯,這便是物聯網全面覆蓋后的美好未來。在物聯網未來日漸清晰的今天,百度及時與行業協會等發起成立中國物聯網工作委員會,將加速萬物互聯時代來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技術與市場環境發展倒逼中國產業升級,最終將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