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前五名的手機廠商占中國國內手機出貨量接近50%,如果是前十名廠商,則已經接近84%。

余曉暉:中國前五名手機廠商占出貨量一半
7月21日,2015年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在會上做了主題發言。
余曉暉透露了一組數據。去年全球移動用戶大概73億,這個用戶數已經超過了全球人口的總數,可以說基本上適齡的通訊人口都覆蓋了。其中3G+4G大概接近40%,手機出貨量12億部,整個全球的手機智能化的大概是26億,全球的終端收入大概是一千億美元。
在終端上,余曉暉認為中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正在洗牌。從2010年以來,有一個很明顯的拐點。在2013年之前,中國智能手機廠商越來越多,但是到今年上半年只有200多家,也就是說這個市場會越來越集中。
在現場演示的圖表中可以看到,目前前五名的手機廠商占中國國內手機出貨量接近50%,如果是前十名廠商,則已經接近84%,這個規律和全球規律基本上趨于一致。
從應用的角度看,中國的應用市場在這幾年間有了非常大的飛躍。據測算,到今年5月份,蘋果的應用規模大概是90萬,谷歌的大概是110萬,我國第三方應用商店規模超過450萬,把重合的去掉以后大概是386萬,這個應用規模超過了蘋果和谷歌,這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非常活躍的標志。
此外,余曉暉透露,從移動的分發規模來看,截止到今年5月,我國第三方應用商店累計下載量超過三千億次,已經超過了谷歌全球應用下載的數量,這表明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非常繁榮。
以下是余曉暉演講實錄:
各位互聯網界的朋友、各位來賓、各位媒體的朋友下午好,很榮幸在今天互聯網大會上給大家分享一下對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看法。主辦方曾經讓我結合百億級機遇來說,我想可能移動互聯網的機遇在什么地方,在座的各位朋友比我更清楚,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一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面臨的一些新的機遇。
從目前看,整個移動互聯網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保持非常強勁的發展勢頭,驅動著整個全球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創新與變革。應該說到目前為止移動互聯網仍然是這個領域里面最重要的驅動力,也是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的領域。
看一下去年的全球情況,去年全球移動用戶大概73億,這個用戶數已經超過了全球人口的總數,可以說基本上適齡的通訊人口都覆蓋了。其中講到所謂3G+4G大概接近40%,手機出貨量12億部,增長速度是28%,整個全球的手機智能化的大概是26億,我們知道全球的總用戶是73億,還有幾十億是沒有智能化的。整個全球的終端收入大概是接近一千億美元。
從網絡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到去年整個全球的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總量大概是30-40EB,大體上是2000年全球移動互聯網整個流量30-40倍,這是一個很大的規模。從事網絡經營的全球的電信運營企業他們的收入大概在1.15萬億美元,增長率已經很低了,大概增長在3-4%之間。增長最高的是整個應用,全球的應用和服務的用戶規模在去年是1360億美元,還和整體的比不是那么高,但是增長是接近30%。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國家的情況,這是到今年5月我們國家發展的情況,我們國家移動用戶大概13億,其中移動寬帶3G+4G6.6億,4G用戶2億,到上月(6月)已經2.4億了。這個曲線圖可以看到,有一個很明顯的漲消差,2014年這兩個曲線往上提非常高,前五個月流量增長接近百分之百,人均流量增長接近80%多,用戶增長大概39%,這里面有一個信號,由于4G發展使得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展進一步提速。有一個統計數據,智能手機移動流量大概是功能手機10倍以上,4G手機產生的移動流量是3G手背3倍以上。今年有一個移動4G最大發展,所以看到流量的高速增長。
從手機來看,中國智能手機如果和全球比的話,呈一個回落的狀態。從2009年以來,基本上增長速度一年比一年高,一直到2012年增長接近167,到2013年、2014年,去年有一個負的調整增長,今年上半年大概增長7%,這個增長和全球的10%增長低了不少,我們國家現在是全球智能手機生產量最大的國家,這樣一個調整也是正常的。
在智能手機浪潮回落的同時,可以看到中國品牌持續的崛起。比如可以看到聯想、華為、小米等等,在全球的位置應該是越來越靠前。在全球的前五名當中我們有兩家是中國的企業,而且可以看到像華為今年一季度的增長30%多非常高的,前十名里面有七家是中國企業,證明了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帶動了產業升級,處于一個不可逆轉的軌道上。
從中國國內的情況看,我們也看到其實有一個智能手機市場的洗牌,從2010年以來,有一個很明顯的拐點,在2013年之前,我們發現中國智能手機廠商越來越多,但是到今年上半年只有200多家,也就是說這個市場會越來越集中,我們從下個圖可以看到,目前前五名的手機廠商占中國國內手機出口量接近50%,如果是前十名廠商已經接近84%,這個規律和全球規律基本上趨于一致。
應該說過去前幾年這樣的一個廠家極速擴張的局面和國際上是相反的,但是也證明了中國企業的活力和市場上的活躍程度,現在更趨于一個穩健發展。
我們從應用的角度看,可以發現中國的應用在這幾年間突然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飛躍。我們院測算了一下,到今年5月份,大體上蘋果的應用規模大概是90萬,谷歌的大概是110萬,我們監測了我國第三方應用商店,規模超過450萬,把重合的去掉以后大概是386萬,這個應用規模超過了蘋果和谷歌,這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非常活躍的標志。從移動的分發規模來看,截止到今年5月,我國第三方應用商店累計下載量超過三千億次,已經超過了谷歌全球應用下載的數量,這是可以看到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非常大的繁榮。
從單體應用商店規模來看的話,這是谷歌的play還是最大的,這是蘋果的AppStore,后面是我們中國的百度、安卓等等,已經很大程度逼近了全球的規模。
從這個應用角度來說的話,我們發現中國的應用市場有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我們是非常長尾化的應用,按照我們監測數據看的話,下載量排名前100應用累計規模大概一千億次,約為全體應用下載規模的1/3,累計下載超過20億次的應用數額才有10個,僅占總體下載規模6%。也就是說在移動app應用市場里面傳統的二八規律是不成立的,非常的長尾化,所以我們看到為什么中國有三百多萬的應用,超過了谷歌、蘋果,所以我們高度的長尾化。
從下載量看的話,系統工具、社交通訊和影視播放這樣的應用,大概占了70%,這是我們監測到我們國家的應用,非常有中國特色。還有一個是美國手機的應用,與中國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時間關系我就不展開說了。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對未來的看法,今天說是百億級的。七十從宏觀的產業角度來說,遠遠不是一個百億級的規模問題。我們初步判斷未來5-10年,移動互聯網仍然是信息通訊領域最重要的驅動力,也是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領域,而且我們覺得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推廣,它會深刻地改變經濟社會的發展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也一定會迎來自身發展的巨大的新空間。
怎么去看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這個是中央政府應對經濟新常態里面做的非常重要的戰略部署,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覺得有三個線索看待移動互聯網,第一個線索就是產業本身的深化還有產業的擴張,有規模的擴張、范圍的擴展,也有價值鏈結構的轉變,從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的轉變,從智能終端到智能硬件的轉變,從線上app到O2O的app,從流量收入主導的產業結構到OTT主導的價值鏈結構,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變化。這個領域本身會有一個巨大的發展。
第二塊,如果我們說互聯網+再回到移動互聯網+的話,移動互聯網+是我們這里看到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的市場,無論是移動商務、金融、生產、生活都是以移動研究為基礎,以數據為核心,和O2O生動結合的一個情況,這樣會帶來很多的新的空間,這個空間不僅僅是給我們從事移動互聯網產業本身的,也會給相關的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帶來巨大的變革機遇。
第三個線索,我個人覺得比較關注生態,在這個領域我們會迎來產業生態體系重塑的一個局面,我們都知道過去整個產業生態基本由谷歌和蘋果兩大體系垂直整合統一的,在現在的情況下,在移動互聯網+的狀況下,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的可能,這種垂直的生態和水平的生態進行結合,云和端的整合,平臺和數據的結合,我個人判斷操作系統還不是核心,而數據是一個新的制高點。我自己覺得把這三個放在一起看的話,可能是對未來我們看待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比較新的完整的視角。
看看幾個方面,比如從自己的發展來說的話,我前面講到移動手機的智能化浪潮已經在退潮了,但是這個浪潮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從全球看的話,整個目前的智能手機的用戶大概26億,我們知道全球手機用戶73億,這里面有一個大體上到未來五年會擴大到2.3倍,也就是說60多億。中國的智能手機現在滲透率58%,我們也會有幾個億的新的擴展的規模。從移動寬帶來說全球29億,預計未來擴大3倍,中國現在也會有一個巨大的相比的規模的擴張。還有數據的流量,現在是30-40EB,預計未來十年擴大到10倍,從這個浪潮來說的話,其實我們看到過去發展中看到的智能手機移動快捷浪潮,未來仍然會持續,會有3倍甚至10倍規模的擴張。但是要提一下流量增長中,移動視頻會成為增長的一個主導力量,可能會超過2/3的流量由視頻產生,我們也看到YouTube50%流量由移動端發生。
第二,除了過去傳統軌跡的延伸,這里有一個新“兩化融合”,不是我們平常講的信息化和工業化的大融合,這個是小融合,我叫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化和物聯網移動化,這兩化結合在一起,一個新的兩化融合。也就是說移動互聯網未來的很大方向是和物聯網的結合。有一個預計,全球的聯網機器終端,在2020年的時候,有的說到100億,有的說到200億,大概是不同的規模。其中和中國相關的,就是用4G卡、3G卡去年是2.4億,預計到未來擴大到5-10倍左右。
我們可以看到像汽車、智能硬件,這個會成為我們所謂的新兩化融合里面,我們講萬物互聯里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其實舉一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情況,美國目前用戶的增長52%不是人,而是機器,超過一半的用戶的增長是靠機器聯網在實現的。
可穿戴智能終端是過去幾年里面大家非常關注的領域,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大家也看到,實際上它的發展沒有像原來想象的那么好,從這個圖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這個是從2012年以來一直到去年,各個機構對全球可穿戴智能終端的預測,發現量越來越小,曾經比較高到4個多億,未來幾年到一個多億,我相信本身空間非常大,但是很多問題要解決,比如功耗、材料、個人隱私很多問題要解決,我相信這里面會產生一個遠遠大于手機終端的新的機遇。
未來五年里面,從移動互聯網+的領域去看的話,哪一塊是影響最大的,這里邊應該是去年底到今年初國際上有機構對全球移動互聯網產業領袖做了一個調查,調查里面可以看到有一個分析,未來五年大概移動會影響哪些最重要領域,最大的領域是什么?我們可以看到是移動的健康和監護,接下來是智能家居,然后是汽車、M2M還有健身、企業IT、娛樂業、金融與商務、教育、旅游觀光等等。這個樣本是來自于全球的從事移動互聯網產業領袖的一個初步的判斷。當然這個判斷未來也會變化,但是我們大體上可以看到一個脈絡,就是我們所謂說移動互聯網所深刻影響的,大家能看到的重要的傳統的產業領域。應該說這些行業只是一個開始。
從這些領域里面我們舉一些情況看,比如說移動電子商務,究竟會有多大?這里面有一個預計,去年全球電子商務兩千億美元,預計未來四年間,因為到現在三年了,擴張為三倍,大概六千億美元,也有預計移動電子商務什么時候超越整個固定的電子商務,這個判斷有很多的差異,有一個說法是會在2016-2020之間就會超越,這是很大一部分人會持這種態度,也有相應的比例認為在2020年以后移動電子商務會超過固定電子商務。但是基本判斷,大家認為有一天移動電子商務會超越整個電子商務,超越PC端的電子商務,這是大家一致的看法,只是時間點究竟是未來的五年還是稍遠一點,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另外一個再提一下,前面講了,大家認為這里面健康和監護里面是最重要的一個領域,其實我們去年我們和美國共同發布了一個報告,美國非常重視移動醫療,所以美國國家寬帶計劃把醫療作為第一位的重要應用。我們可以看清楚中美兩國的情況,美國2014年醫療支出占GDP比例18%,我們知道奧巴馬醫改,這樣的比例覆蓋不住美國醫療制度,也就是說現在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尋求把移動醫療作為非常重要的手段進行變革。中國到2013年,整個醫療衛生支出占GDP不到6%,未來我們不見得是走發達國家這樣的路,這里面技術的核心和變革,是這里面非常重要的機遇。當時我們和美國達成一個共識,移動醫療應該轉變中美兩個國家的醫療服務體系,這是當時我們提的一個說法。
還有一點,其實我們發現有個很大的變化,就是整個產業驅動力的螺旋式上升。為什么這么講?因為過去移動互聯網里面兩個最重要基礎,一個是計算,一個是網絡,計算技術在過去30年中都是企業驅動的,到了手機里面變成消費者驅動了,這個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變革。當然網絡是由人的連接變向全面的互聯,這是大的變化。但是現在我們發現由企業驅動改為消費者驅動,現在又螺旋式上升,又會回到從消費者服務轉向生產領域,我們講互聯網+里面很重要的就是移動互聯網在下一個階段里面會向企業的IT做大的轉變和滲透,這是未來會看到的新的現象。
這種情況下整個產業鏈會出現大的一個變革,國際上有一個預測,過去這么多年一直到2020年,整個全球移動互聯網相關產業的結構變化,我們發現我們的位置現在在這個地方,2014年里面可以看到移動數據流量仍然占主流,再往前發展這些數據會縮減,終端收入比例也會減少,網絡收費也會減少。正在提高的是在座的大部分做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和服務的部分,會成為我們整個產業主導的一個主導力量,會是未來5-10年非常重要的變革。
看看美國的情況,這個是去年全年的,你可以看到這個是美國OTT的收入,這是美國移動互聯網公司提供的收入,這是美國移動數據流量收入,也就是3G和4G的量。再做一個預計,中國去年流量收入2700億,這個比例每年會有一個20%、30%的增長,我們移動業務收入我現在沒有數據,我相信有一千多億、兩千億是有的,我估計未來幾年我們可以看到,移動的收入會呈現一個很大的增長,將來會成為移動里面最重要的主導力量。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預計的一個大的變化。
如果對中國的經濟來說的話,在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很大的影響,這個是一個全球的趨勢,大體上認為移動互聯網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大概3萬億美元,到2020年接近4萬億美元。從就業來說2460萬人到2870萬人,會增長400多萬人,這是未來五年可以看到的情況。
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基礎性的技術突破,包括芯片、專利等等,時間關系就不詳細講了,但是無疑給我們帶來非常重要的機遇。在這個機遇下我們會發現我前面提出的生態,會出現很多的模式,也許我們會某種程度上擺脫谷歌和蘋果這樣的垂直模式,可以出現水平和水平+垂直的模式,這種情況下操作系統仍然重要。還有非常重要的是數據,它會成為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當然這里面我們的生態會向物聯網、云聯網以及工業方面擴展,這里面有非常大的機遇,對全世界、對中國都是戰略性的機遇。
從2007年以來,全球最大的創新浪潮就是移動互聯網,這個浪潮中應該說中國徹底抓住了這個機遇,我們在終端應用和網絡技術、芯片技術等都取得了非常長足的進步,我們形成了一批有國際應該力的企業和品牌,而且形成千億的市場。過去八年中移動互聯網最成功的國家第一是美國,第二就是中國,中國的成功比日本和歐洲都要大。
未來的發展里面,移動互聯網本身的變革和互聯網+的推進所形成的融合效應,不僅醞釀更大的創新空間,也會形成一個有上萬億級的市場。而且可以預見未來的可預見性的將來,移動互聯網仍然是火車頭。這里面我們應該抓住新的機遇,中國的互聯網實現從產業到技術的全面升級,會成為互聯網+和中國經濟新常態最重要的力量,也會形成中國移動互聯網升級版,我個人對這個非常有信心。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