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是一場輪回,走在潮流前沿的理發師,地位幾經坎坷。
2008年,“殺馬特”開始流行,人們經常把穿著個性、發色多樣的發型師也歸于“殺馬特”,甚至有人為此寫下歌曲《殺馬特遇見洗剪吹》,略帶貶損之意。阿俊明顯感受到,發型師的地位不如從前了。
輟學青年高飛在這種情形下闖進美發業。他此前在一家菜館當傳菜員,結識了幾名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這年全國有559萬大學畢業生,比前一年增加了50萬,就業形勢不樂觀,很多人另尋出路。高飛也想做一些改變。
半年間,高飛參加了八十多次面試,最后決定學門手藝來維持長久生計,于是投奔福建泉州的遠房親戚,在當地最大的美發店當學徒。
店里有近30名員工,高飛只能扮演洗頭小弟的角色,日復一日為客人洗頭、打掃落在瓷磚上的頭發,似乎和做服務員沒什么不同。他求藝心急,幾乎每三個月就要換一家店打工。自行創業后,他技藝仍不精湛,有顧客在其他店里剪完頭發,特意跑來找他,指著自己的腦袋,說:“小弟啊,你看,下次要給我剪這么平的,我也來找你剪。”
如今阿飛已是火山小視頻上的網紅發型設計師,有235萬粉絲,早期的視頻底下,還有人質疑高飛,說他剪的男頭都一個樣,隨便一家店的Tony都能剪。
高飛感到尷尬,但他心里透亮。剪發有三個步驟,基本層次裁剪、輪廓銜接、流向紋理修飾,如同裝修一套房子,基礎架構可以很快完成,細節則需要精雕細琢。雖是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發型師的人生也如此,入行門檻不高,真正創造美麗則需要修煉。
發型師們仍在潮流之中,但已經處于配角的位置。他們日夜忙碌在幾尺鏡臺前,除了同行,鮮有人問津他們工作之外的生活。透過火山小視頻,卻時常能探視到他們飽含風霜的過往。
翼王石達開曾為理發師寫過一副豪邁的對聯:“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自古而今,發型師們會在職業生涯中形成自己的審美,但面對顧客,他們依然需要小心翼翼地揣摩 “稍微修一修”尺度,很少有自由發揮的機會。
高飛撩動女顧客的頭發,拉著她轉個身,下一秒,女顧客發型就變了。
有人評論說:“是理發嗎?是變魔術吧。”
這并非魔術,只是一個視頻創意。
高飛依然只在自己的一方天地工作,但他的生活開始有了變化。直播、發布創意短視頻,成為高飛與外界對話的窗口。創作視頻激發了高飛的靈感,寫小劇本、設計段子成為他的新興趣,不設計發型的時候,他會去剪視頻,作為庸常生活的一次深呼吸。
短視頻中的高飛,與當初那個自卑的農村少年判若兩人。有女粉絲在評論里開玩笑,說他像自己18歲時的男友,分手10年依然心動,每日翻看他的視頻,像極了愛情。
其實,大部分粉絲未曾在現實中與這些發型師有過交集,卻會每天關注他們的視頻更新,一起見證出鏡者變得年輕漂亮,重新煥發自信。
視頻似乎打破了橫在Tony們與公眾之間的柏林墻,但嘲諷始終存在。發型師希望通過聊天了解顧客的性格,設計出合對方心意的發型,而在社交邊界感強的顧客看來,這種行為變成一種打擾,總是以白眼或沉默回應。
當主流輿論對Tony老師們施以嘲諷時,直播和短視頻中的理發師們正在平行空間為生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