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15中國網絡安全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騰訊副總裁馬斌提出 “互聯網+安全=產業鏈免疫系統”的公式,系統性提出了“互聯網+”的安全風險,并號召產業鏈各環節抱團在一起,騰訊將開放自身安全能力給合作伙伴,共同構建互聯網+安全產業鏈免疫系統,推進系統的“平臺化、標準化、系統化、制度化”建設。
馬斌認為,在“萬物生長”的“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風險卻被低估,“像不久前發生的社保信息泄漏,以及12306等網站的數據泄露等事件,影響著成百上千萬用戶的信息安全,之后滋生的信息詐騙還將波及更多用戶。”
所有人都能看到“互聯網+”欣欣向榮的未來,卻忽視了這個時代的“地基”——網絡安全。“基礎沒有打牢,安全架構和防護體系不夠完善,如此發展起來的互聯網+就如‘沙上筑塔’,遲早會崩塌。”馬斌總結道。
互聯網+時代,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在去年舉辦的GeekPwn(極棒)極客嘉年華上,引領全球風潮的多款智能設備,如手機、平板、智能眼鏡,都被來自全世界的黑客所攻破,這意味著我們的生活時刻暴露在危險之下。”馬斌解釋,互聯網+時代處處都有安全隱患,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馬斌認為,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給互聯網服務企業及傳統企業觸網的“安全保障體系”提出了嚴峻考驗,比如,民眾普遍缺乏安全意識;移動支付及WiFi等入口缺乏統一安全技術規范;安全數據及技術割裂,產業鏈合作的基礎薄弱。“安全感缺失、行業標準缺位、產業生態缺乏”加劇了重塑互聯網安全免疫系統的緊迫性。
馬斌表示,面對這樣的挑戰,構建一個“互聯網+安全產業鏈免疫系統”才是破局之道,而當務之急是推動互聯網+安全的平臺化、系統化、標準化、制度化四大前提,方能打造堅不可摧的互聯網+安全產業鏈免疫系統。
騰訊開放能力推進安全免疫系統建立
構筑這樣一個產業鏈免疫系統,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警方、銀行、金融公司、安全廠商、運營商等抱著以開放聯合姿態進行協作,構建真正互聯互通的安全開放平臺,而騰訊作為安全廠商基于16年的安全大數據運營經驗,應該將技術開放給合作伙伴,整個產業鏈共享資源,形成有效聯動作用。騰訊聯合公安部、工信部、央行CFCA金融協會等政府機構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安全云數據庫,并發起成了了天下無賊反信息詐騙聯盟、移動支付聯合守護計劃、安全Wi-Fi聯盟等產業協同平臺,目前這一平臺已有超過100家成員單位。騰訊的安全云庫目前已經應用于百度搜索、QQ、微信、搜狗瀏覽器、京東、天貓、路由器等主流上網場景,實現對95%網民的安全守護。
在這個安全開放平臺基礎上,還需要建立一整套全面高效的安全解決方案,對國內Web系統和網站存在的威脅進行實時的數據分析,騰訊公司攜手知道創宇定制的一套基于“互聯網+”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以及WebSOC與創宇盾組成的互聯網+應用系統安全完整解決方案,都是構筑互聯網+免疫系統的初步實踐。
統一服務標準,規范同行業惡性競爭
關于標準化建立,馬斌指出,當前互聯網安全服務的亂象叢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標準化進程緩慢,比如移動支付和免費Wi-Fi連接服務,這些互聯網連接場景直接關系用戶的錢袋子安全,但各服務商家的服務標準并沒有形成統一。“當前的互聯網安全服務,就像幾年前手機充電器接口,每個品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型號的手機充電器接口都不一樣,用戶體驗簡直糟糕透頂,而且也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造成了行業亂象。”馬斌認為,安全服務標準化的缺失,比手機充電器接口同一化更加緊迫和嚴峻,因為安全是互聯網連接服務的根基,任何安全漏洞的存在都有可能釀成整個行業悲劇。
除此之外,還需要規范平臺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合作關系,對于通過惡性競爭攪亂整個行業的個別企業應加大處罰力度,而政府作為裁判應該監督整個免疫系統的運作。
馬斌認為,構筑互聯網+免疫系統是解決當前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騰訊愿意開放自身安全能力給合作伙伴,與整個產業鏈抱團在一起,共同打造互聯網+時代安全健康的環境,促進互聯網實現可持續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