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不足半個月,美團和點評放出了第一個大招。10月19日,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稱,美團和大眾點評計劃融資目標為20-30億美元,騰訊計劃參與本輪融資。
這則典型的一句話新聞中后半句“騰訊計劃參與本輪融資”意味深長。作為大眾點評的投資方,騰訊在合并之后再次跟投似乎無可厚非,但中國互聯網巨頭中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存在——阿里巴巴,同樣是美團的投資方,似乎在美團與點評合并之后,失聲了。
此外,合并后如果兩家還繼續像之前一樣爭斗,融資能否成功存在很大變數。主流的觀點是,完成合并才能融資到位。什么叫做完成合并?業務整合完畢,人員配置完畢,董事會席位分配完畢,而隱藏在過程中,便是大批量的離職和“被辭職”。面對著阿里巴巴重金砸向口碑網的暗手,以及未來可期的裁員,新美大及其員工,即將進入最危險的時刻。
阿里巴巴對新美大的誕生有不滿?
對此,有財經評論人士認為,“美團與點評合并,阿里巴巴十分不爽”,因為阿里巴巴已經看不到自己控制美團的希望了。
從美團與點評依舊打生打死的時候重啟口碑網,到合并之后的失聲,阿里巴巴在控制美團,控制王興這一點上已經失去了先手。
也許有人會問,阿里巴巴為什么要控制美團和王興?這當然是與阿里系的重頭,支付,離不開干系。打開美團安卓版的APP,細心的用戶早就發現,第一次使用美團時的支付選項中,第一是微信支付,第二是銀行卡支付,第三才是支付寶,而最為關鍵的是,支付寶是被折疊的,只有當用戶主動點擊之后才會顯示。
“阿里為什么要控制美團和王興?如果美團哪天做大了,直接美團支付了,支付寶怎么辦?如果王興直接在美團上賣衣服鞋子這些商品,淘寶天貓怎么辦?”這位評論人士一針見血地表示。
可以預見的是,阿里巴巴未來將對口碑網進一步加大投入,那么即將在合并整合過程中“被辭職”的美團與點評員工,似乎已經有一個合適的下家了。
員工“被離職”,板上釘釘?
為什么說美團與點評的員工一定會在未來的合并整合過程中“被離職”,原因有二。
其一,互聯網企業合并無法打破高層動蕩員工離職的歷史規律。
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不做過多的贅述。對等合并,最終只能有一個老大,不是王興就是張濤,當然也有可能是雙方都被投資人趕走,被職業經理人取代。無論是哪種情況,VP這一層的動蕩都將是最大的。以點評的酒店事業部為例,所做的工作與美團一比,只占小部分的業務量。如果主導權在王興手中,他會保留點評酒店事業部嗎?如果最終張濤主局,他能以什么理由留下點評酒店事業部?如此看來,未來點評和美團酒店業務的負責人無論如何都會走一個。
其二,基層狼性團隊的紛爭和流失危機。
在整合中,即便有高管“被離職”,他們也將獲得豐厚的補償,至少衣食無憂再創業或自如地尋找下家,而基層員工則不然,尤其是數量龐大的地推團隊。
優秀的地推團隊,都是在狼王帶領下的狼群,他們有極強的執行力?,F在合并后的美團和點評面臨一個大問題,他們在很多城市,有兩套戰斗力都很強大的地推團隊,而這些地推團隊的地域性很強。
廣州的地推團隊,熟悉的必然是廣州本地的商戶,讓他們去北京,他們就未必做得好。因此,不能流動的兩個地推團隊在同一個城市中,必然要裁掉一個,但裁掉哪一個?無從得知。
合并為了融資,裁員也是為了融資?
高層動蕩和裁員必然發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即將到賬的融資。
近日有業內人士透露,張濤其實在并購之前,一直沒有放棄融資。今年上半年大眾點評一直在通過一些渠道以理財產品的形式向私人銀行客戶發售以代替融資,但效果并不理想。
美團也是因為9月份融資不利,才最終在背后投資人的撮合下與點評抱團,共同獲取融資。而今新聞中20-30億美金新融資也佐證了美團點評合并是為了更好地融資這一觀點,而接下來的融資,也將成為促使合并后的美團與點評高層動蕩與裁員的導火索。
財經人士表示,“現在計劃的30億美金的融資,一定是在完成合并之后,才會完全到位。不可能先把錢打到賬上,萬一合并失敗呢?到時候還是各干各的,那這30億兩家要怎么分?最關鍵的是,如果美團點評還像之前一樣,投資人根本不會投。”
合并-整合-裁員-新融資到賬,這才是此次合并的后續發展路徑。合并-繼續競爭-新融資到賬?那投資者費盡心機在劉強東的婚禮上“密謀”的合并將意義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