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2P行業里銀客網走的可謂特立獨行。這不僅體現在銀客網總裁林恩民的言談中,也體現在該平臺的體量規模、金融產品研發、風控體系建設,甚至高管團隊的思維模式里。
這家2013年12月正式上線的P2P平臺,至今累計交易額24.58億元。在資金狂歡的P2P行業里,有些平臺成立幾個月就宣布交易額過10億,相較之下,銀客的體量在其中并不張揚。
但是在林恩民看來,這并不是一個問題。“由于我們專注小微,并且過于謹慎,導致錯失了很多市場機會,但這也給我們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市場,思考正確的方向。”
那么,他所理解的正確是什么?從市場的野蠻生長到監管政策逐漸明朗,行業洗牌進入深水區,銀客又如何能在P2P的混戰中開辟出自己的陣地?
做一家有使命感的平臺
林恩民說,他想做一家有使命感的公司,而銀客幾乎承載了他所有的夢想和追求:商業、公益。
由于出生于創業家族,林恩民從小跟隨父親四處奔波、歷經艱辛,他親身經歷并熟知多個行業中小微企業發展狀態及需求。所以,在創始之初,他和來自阿里、百度、騰訊、民生的伙伴們便定下了“為中國中小微經濟體解決融資需求問題”的企業使命。
他曾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時提到,銀客的目標客戶是一群“三無”企業,即金融結構中最“無助”的、銀行最“無能為力”的、社會財富分配最“無奈”的群體。出于利潤、制度、監管等原因,它們是傳統金融不愿意和不敢去碰觸的群體。
“這就是銀客存在的價值,它的商業價值一定是最大的社會價值的變現。”林恩民談到,銀客要讓更多的普通百姓通過理財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要讓更多的小微企業能夠融到資從而更好地經營,要讓人人都能成為金融的參與者并實現夢想。
這一定位的確立,后來決定了銀客行為的取舍。“有所為,有所不為”也成了林恩民經常面臨的選擇。
去年秋起,在牛市誘惑下,股票配資業務曾火爆一時,“我出錢、你炒股”等口號標語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很多P2P平臺為了爭搶用戶,一度傳出高達1:10的配資杠桿的消息。但在這樣的風口,銀客選擇了“有所不為”。即使明知這樣會引起高管團隊的意見分歧,也會使平臺失去一部分投資者,不過林恩民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
7月12日,證監會出臺《關于清理整頓違法從事證券業務活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停止股票質押借款的中介服務業務。新規的頒布致使經營配資業務的P2P平臺遭受重創,有的平臺甚至直接倒閉。
對于自己頗有前瞻性的預估,林恩民顯得頗為平靜,他說判斷的依據很簡單,“因為那不能對社會創造價值。P2P配資只能是一個階段性的產物,它偏離了普惠金融的實質。”
銀客的P2P生態愿景
在過去兩年的時間里,中國有超過800家的P2P平臺偃旗息鼓,更有甚者卷款跑路,為行業發展蒙上了陰影。
在這樣背景下,銀客從最初磕絆的探索到順利獲得兩輪融資,再到堅守垂直細分領域的踏實作風……一路走來,林恩民說,互聯網金融應玩出它本應發揮的價值。
他認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根本是如何用互聯網思維與模式來優化金融產品、優化風控、優化整個體系與模式。例如,金融產品的創新絕非停留在對傳統金融產品進行的銷售創新。如果P2P平臺沒有本質的產品創新,那將無法擺脫P2P平臺同質化的慘烈競爭。
據悉,目前銀客網主要涉及三種資產業務:電商金融、消費金融和輔助金融。其中,電商金融被林恩民稱之為數據金融,業務占比最大。“我覺得這是未來,因為金融未來的最大價值就在數據。誰擁有數據,誰就可以更輕松地做金融。”
為了將金融和數據結合起來,銀客網一直與一些中小型電商開展合作,平臺通過對電商單一產品的數據分析給予一定的授信。同時,銀客與電商同為互聯網企業,可以實現一定程度上互相導量的戰略合作。
除此之外,林恩民格外強調深耕垂直細分領域的重要性,他設想了一個P2P與O2O相結合的模式。“純粹的信息中介是輕資產公司,但是到了打價格戰時會死的很慘。我們銀客網希望把自己做重,吃透一個個產業鏈,據此建立壁壘。”
他以銀客曾成功運作的“小鎮瑰寶項目”舉例道。該項目由銀客網與海華集團共同打造,為滿足云南德宏州芒市珠寶小鎮商戶的借款需求,銀客網為借款人打通了投資渠道并主動將借款利息適當調低,使商戶得到更大的利潤空間并將這部分利潤轉化為對投資人提供的專屬旅游服務。如此一來,投資人不僅能享受到投資帶來的專屬權益,還能直接參與到項目中,帶動商圈的消費,對當地經濟產生正向的回饋。
對此,林恩民稱為建立了一個生態鏈的閉環,這也是銀客O2O戰略的一個落地。
之所以如此重視垂直細分領域,除了風險可控外,更因為林恩民判斷今后P2P行業的競爭重點不在于爭搶投資人,而在于平臺的資產管理能力。
他談到,當P2P行業發展成熟,優質借款人將被開發殆盡,增量市場將轉變為存量市場,那時是否掌握和有能力管理優質資產將決定一家P2P平臺能否生存。而過去的半年,銀客網平臺建設幾乎為零,全部精力都放到如何建立更安全的資產上面。并且,銀客建立起了類銀行的風控體系,以期搭建安全的資產平臺。
順著監管方向排兵布陣
創始以來,銀客網保持著與政府部門的良好溝通,溝通時重復最多的話,就是描述銀客的現在和未來,諸如銀客要成為一家什么樣的公司,銀客的客戶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銀客做的事對于中國的小微企業有什么幫助。
有一個日子讓林恩民記憶深刻,那就是7月22日,在《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后的第4天,央行條法司司長張濤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主要領導首站實地調研銀客網,并與銀客網、融360等互聯網金融細分領域的企業代表座談。
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對于央行首站調研銀客網寓意何為?業內人士分析到,央行在指導意見出臺的當口調研銀客網,與銀客長久以來的排兵布陣不無關系。簡答來說,即是銀客平臺的一些特質符合監管政策要求的方向,同時銀客所反饋的建議可能代表主流P2P平臺的想法。
銀客網雖然規模做得不大,但是風控一直穩扎穩打,沒出現過一筆壞賬;銀客網資金托管采取的是第三方匯付天下,在監管落地前就與民生銀行談合作,目前合作意向已經明朗,這與此次的監管大綱也相吻合。
對于媒體旁敲側擊詢問有關《指導意見》溝通的具體細節,林恩民總是笑而不答,只透露對于監管細則的最終落地,銀客并沒有太大的擔心。
“因為我們一直在思考更遠的東西,并堅定自己可以走的最遠。”最后,他談到,銀客網不求做最大的那家P2P平臺,而是要成為中國最后一家P2P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