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更名為Alphabet的新聞成為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而并不為外界所知的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也成為了谷歌的新任CEO。《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雖然桑達爾·皮查依為人低調,但依然憑借卓越的才能和一流的情商坐上了全球最強科技公司的第一把交椅。
某些中國的科技愛好者常常親切地稱皮查伊為“劈柴”,除了諧音之外,玩笑背后隱喻的磨刀、砍柴正如他在 Google 立下的汗馬功勞。Google Chrome、Android、Google Maps等等,都離不開他的付出。

谷歌新任CEO在谷歌I/O大會上
為人低調
當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2004年加盟谷歌時,沒人能想到他會成為CEO候選人:他是一名擁有商科學位的半導體工程師,當時的任務是管理谷歌工具欄,那是一款方便用戶在其他瀏覽器上快速使用谷歌搜索的軟件。
但當皮查伊本周一被任命為谷歌下一任CEO時,他似乎成了唯一合適的人選:他是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門徒,最近幾年的職責范圍不斷擴大。
等到皮查伊今年晚些時候走馬上任時,這家即將更名為Alphabet的科技巨頭的660億美元年營收幾乎都將交給他來掌管,其中也包括全球領先的在線廣告平臺。
這將充分解放佩奇和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使之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谷歌的一系列新型業務和技術上,從Nest智能家居設備到無人駕駛汽車,從機器人到各種改善人類生活的尖端項目。
與谷歌的其他高管不同,皮查伊是一個低調而安靜的人,他不喜歡跑車,也不會背著降落傘從天而降參加火人節。
“他為人謙遜。”谷歌前員工凱瓦爾·德賽(Keval Desai)說,“他很聰明,很有主見,也很低調。”
能力一流
皮查伊的晉升得益于他一流的產品開發能力,谷歌Chrome瀏覽器和Chrome OS操作系統都出自他的手筆。
除此之外,皮查伊還善于識別競爭壓力、管理下屬、調和異見,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表現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
“皮查伊擁有卓越的眼光,善于激勵周圍的重要員工。”佩奇在2014年10月宣布皮查伊晉升為谷歌多數產品負責人的備忘錄中如是說。
43歲的皮查伊早已名聲在外,他很擅長判斷佩奇關注的熱點問題,也很懂得為產品經理們提供必要的保障,確保他們的工作順利進行。佩奇在本周一宣布重組的博文中寫道:“桑達爾一直都能說出我想說的事情。有時比我說得還好!”
皮查伊最近主導的一些項目也面臨困境。例如,他一直在努力推動Android系統的覆蓋面,試圖將其安裝到智能手表、智能電視和車載中控上,但至今未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他在新興市場推廣低端Android智能手機的措施也尚未取得成效。
谷歌拒絕讓皮查伊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

在推出5年后,Chorme瀏覽器已經成為第一大瀏覽器
人緣極好
提起谷歌的企業文化,人們難免聯想到激烈的爭論和膨脹的自我。但皮查伊似乎是個異類,他雖然是一位成功的高管,但卻從不固執己見,即便是在他的理由十分充分的情況下依然如此。當你制定決策時,肯定希望有一個像他這樣的人在場。
“他人緣很好,”曾在皮查伊職業生涯早期與之共事過的谷歌前產品經理明尼·伊格索爾(Minnie Ingersoll)說,“他不是個容易引起爭端的人。”
2010年代初,皮查伊發現他與Android系統創始人安迪·魯賓(Andy Rubin)發生了沖突。魯賓的團隊也在開發自己的網絡瀏覽器,并且認為這款瀏覽器好于皮查伊領銜開發的Chrome。但皮查伊沒有與魯賓爆發爭執,而是選擇默默等待。
2013年,佩奇讓皮查伊接手Android系統,進一步擴大了他的職責范圍。
知情人士表示,在皮查伊負責Android團隊后,“所有的斗爭都結束了。”
除了接管谷歌的龐大營收外,皮查伊還繼承了該公司最為嚴峻的挑戰。手機的崛起對谷歌的搜索和廣告帝國構成了威脅,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戶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應用上,使用搜索的時間相應地開始萎縮。這給競爭對手亞馬遜創造了有利形勢,后者可以用更少的步驟幫助用戶購買產品。與此同時,Facebook也在向廣告主宣揚它對用戶十分了解,可以比谷歌更加精準地定位潛在消費者。
他還必須直面歐洲監管者的指控——歐盟委員會認為谷歌偏向自家服務,打擊競爭對手。谷歌必須在下周對這些指控作出回應。歐盟監管者還在調查谷歌是否強迫Android設備廠商使用該公司的服務,放棄其他產品。
過往經歷

各大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Android仍穩居第一
皮查伊是又一個執掌科技巨頭大權的印度裔高管,在他之前還有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諾基亞CEO拉杰夫·蘇里(Rajeev Suri)、軟銀CEO兼谷歌前高管尼克什·阿羅拉(Nikesh Arora)、SanDisk CEO桑杰·梅赫羅特拉(Sanjay Mehrotra)和Adobe Systems CEO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等人。
皮查伊在印度南部城市欽奈長大,后來考入鼎鼎大名的印度理工學院。他1993年來到美國,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后進入半導體行業擔任工程師。之后,他又考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了MBA學位。
在谷歌,皮查伊充分展現了自己應對挑戰的天分,成功實施了Chrome瀏覽器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atcounter的統計,該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09年的1%增長到目前的45%。由于瀏覽器是搜索引擎的主要入口,因此擁有一款占據主導地位的瀏覽器可以幫助谷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搜索流量。
“他很優秀,他12年來總能推出用戶喜愛的產品。”2004年將谷歌工具欄產品團隊轉交給皮查伊的衛斯理·陳(Wesley Chan)說。
皮查伊已然成為谷歌的臉面人物,過去兩年都在谷歌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擔任主持人。
本周的重組進一步加強他的權勢,不再局限于谷歌的核心產品,而是可以對之前直接向佩奇匯報工作的高管發號施令,包括YouTube CEO蘇珊·沃基斯基(Susan Wojcicki)、谷歌總法律顧問肯特·沃克(Kent Walker)和谷歌企業發展主管唐·哈里森(Don Harrison)。
42歲的佩奇似乎還不準備將Alphabet的控制權全盤交出,但Evercore Group分析師肯·塞納(Ken Sena)認為,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他應該已經選定了繼承人。“現在看來,最重要的戲份顯然已經由別人來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