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應該花更多時間讀書,而不是創業。”昨日上午,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吳曉波攜新書《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在南國書香節和讀者見面。吳曉波分享了自己的大學時光,建議年輕人就該多讀點書,多做點“無用”的事。面對當下通貨緊縮,吳曉波建議,資產要分渠道管理,要激進投資和保守投資相結合。
年輕人應多做“無用”之事
“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價值觀很重要。認真讀書,讓自己成為一個知識體系豐富的人,然后建構自己的價值觀。”演講開始,吳曉波跟讀者聊起自己的大學時光,他追憶說,1986年剛考上大學時,“天天去圖書館,圖書管理員都要把女兒嫁給我了”。
“我經常對年輕人說,大家不要急,時代是你們的。年輕人最占優勢的就是時間。”談及時下大學生們的創業狂潮,吳曉波個人并不支持。他認為,大學生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讀書,而不是創業。“大學應該干嗎?你就應該認真讀書,或是認真不認真地談戀愛。當真正離開大學以后,你再能夠認真讀書的時間是很少的。當你進入職場后,你要為你的職業、家庭和子女奮斗。可以毫無功利性地對自己的靈魂和知識庫進行養分補給,就只有大學時間。”
吳曉波強調說,年輕人就該多讀點書,多做點“無用”的事情。“不要過早地接觸到社會職場,當你要重新回到那段無功利時光,可能要到70歲以后了。”
最大自信是敢于向銀行借錢
大學時期的閱讀積累,讓吳曉波明白“思想的獨立,必須來自于財富的積累”。吳曉波說,“在當今商業社會中,自由靈魂是建立在你不被收買的基礎上。只有你擁有足夠的名利,你才能抵抗被收買。你不需要鄙視或仰視金錢,你要和金錢做朋友。”自1996年起,吳曉波給自己定下兩個目標:每年出一本書,以及每年買一套房。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城市化速度加快,國家貨幣不斷增加,不動產成為最好的投資。每年要買下一套房子,很困難。所以你要加強貨幣的杠桿性。”吳曉波指出,年輕人對自己未來最大的自信,就是敢于向銀行借錢,要讓自己成為負債人。他認為,一般人在40歲以前,負債率在60%左右是正常的。吳曉波說起自己當年在30歲之前,負債率是100%。“沒關系的,負債以后,你的能力會越來越強,貨幣的貶值會不斷地加速。”
面對當下通貨緊縮,大家要如何去抵抗這場泡沫經濟呢?吳曉波表示,未來人民幣和美元會有一個強大的競爭關系,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家庭資產趕不上這種泡沫膨脹的周期。應對辦法只有兩個:第一,資產要分渠道管理,要激進投資和保守投資相結合。第二,把自己變成領域里特別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