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走出去智庫總編輯 李明瑜
近日,全球股市死去活來。兩個月前在港上市的聯想控股股價也隨大勢走出一波下跌行情。不過,隨著中報披露,其股價呈V型走勢。聯想控股究竟是什么內在投資邏輯?今天,我們談談企業的財務投資+實業投資“雙輪驅動”的投資策略。

聯想控股上市兩個月,8月27日發出首份漂亮中報。公司于2015年上半年實現總收入1421億元,同比上漲13%;實現凈利潤51.16億元,同比上漲101%;歸屬公司權益持有人凈利潤為40.15億元,同比上漲209%。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仍在探底之中,就在8月,央行先后采用匯率貶值、降息降準等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低迷經濟、匯率波動以及Windows 10發布前較弱的需求,都影響了聯想控股的運營,其發家業務——IT業務——盡管營業收入仍保持11%的增長,但利潤卻下滑了45%。
不過,為何IT業務凈利潤下滑近半后,公司整體仍能為股東取得2倍的凈利潤增長?若從中報數據找答案,就可清晰看出公司“雙輪驅動”投資戰略的預見性與成功之處。
財務投資利潤增漲17倍
聯想控股旗下龐大資產劃分為戰略投資、財務投資兩大業務板塊,并曾在上市路演階段對外主打“雙輪驅動”的投資理念。
但是,國際投資者對綜合類公司給出的估值水平普遍低于專業類公司,因此投資人信不信“雙輪驅動”,不看你怎么說,而看你怎么做。公司報表就是怎么做的試金石。
“試金石”顯示,上半年,聯想控股戰略投資板塊實現利潤33.74億元,同比上漲19%;財務投資板塊實現利潤21.51億元,同比上漲1757%。顯然,財務投資板塊有力地支撐了公司的盈利水平,而戰略投資業務的投資組合價值正在逐步釋放。
聯想控股的戰略投資聚焦在6個行業:IT、金融服務、現代服務、農業與食品、房地產、化工與能源材料。報告期內,這個版塊的權重業務有兩個,一是IT業務,另一個是房地產業務。
IT業務依然是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擎天柱。報告期內,IT業務實現收入1292億元,取得11%增長,占公司總收入95%的份額,但凈利潤僅實現12.92億元,同比下降45%。觀察這項業務對公司凈利潤貢獻占比,已經從2014年占據7成江山到目前僅占1/4份額。
報告期內,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嚴重低迷的行業背景下,聯想控股的房地產業務取得了快速增長。盡管收入僅取得43.40億元,不到IT業務收入的零頭,但實現凈利潤17.33億元,同比大漲1941%。其利潤貢獻占比達到33.8%,成為聯想控股利潤的重要支柱。
但是,最大的亮點還不是房地產業務,來自于正奇金融、拉卡拉和拜博口腔,正奇金融營收增長21%,拉卡拉投資后公司估值從30億人民幣上升至104.5億人民幣,拜博口腔則正在不斷擴大醫院與診所規模,搶占市場,三家企業的價值釋放顯著。
同時,聯想控股新宣布的三項投資,包括世紀聞康、時趣互動和云農場均為互聯網主題,快速成長潛力可期。
當然,財務投資業務表現不俗。報告期內,這一板塊合計實現利潤21.51億元,與去年同期僅1.16億元的利潤相比,增長17.54倍。對公司凈利潤貢獻占比為42%。
柳傳志:未來依然有大空間
我們看看聯想控股的財務投資業務怎么妙手生花。這塊業務有三個運營主體,君聯資本、弘毅投資、聯想之星。報告期內,君聯資本全部或部分退出項目13個,弘毅投資全部或部分退出項目12個,這使得兩家基金為聯想控股貢獻退出投資收益合計23.87億元。
不過,財務性投資會受到資本市場的波動影響,但截至目前,聯想控股旗下的這三個基金確實充分把握住了上半年的有利行情,同時投資標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可觀收入。
這將有利于聯想控股在當前市場持續震蕩調整的環境中,手握較為充沛的資金,在識別投資機遇和把握投資機會方面占得先機。
因此,縱覽聯想控股上市后的第一份“中考試卷”,我們可以看到,管理層此前承諾的雙輪驅動很好地抵御了經濟周期、行業周期帶給公司的負面沖擊,也充分體現了企業家的遠見、布局以及對公司盈利的掌控能力。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在財報發布時也表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下半年市場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是他一如既往地對中國經濟新常態充滿信心,認為未來“依然有很大發展空間”。
聯想控股未來的投資重點將緊扣消費升級和互聯網+這樣的主題,在金融服務、現代服務以及農業與食品領域重點布局。在柳傳志看來,雙輪驅動的力量在于能夠更合理地配置資產,平滑波動風險。他在為聯想控股打造出更多的業務支柱,貢獻一個優秀的投資組合。
6月29日聯想控股香港上市后,柳傳志曾言說,盡管當下中國A股正值高估值期,香港股市更能體現企業的內在價值,所以他選擇港股上市。
從那時到現在,聯想控股股價也隨大勢走出一波下跌行情,但股價在觸底后,呈V型反轉。但是這些也許都不重要,對于一個跑長跑的公司來說,短期波動不會干擾他們的視線,因為他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