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的社區O2O大軍熱鬧非凡,紛紛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卯足勁發力。既有發揮原有快遞優勢,縱橫聯合的大玩家;又有借眾包螞蟻之勢,觸角瞬間能伸致四面八方的玩家;還有調用離消費者最近,傳統夫妻小店閑置時間的輕模式。孰優孰劣的競爭尚未出結論,一支模式與眾不同的實力型戰隊在無聲無息中加入了戰斗,它就是崇尚全鏈條自建、致力重模式的社區電商——小區快點。
做為目前社區O2O電商中唯一致力于重模式、布局深思熟慮的創業公司,小區快點自成立以來便十分低調。埋頭拓城市、攢用戶、優體驗。上線不過11個月,穩打穩扎,已分別在廣州、長沙、成都擁有近百萬使用者,銷售成績傲視同行。拿9月份來說,在廣州服務區域不到1/10的情況下,日訂單就能突破4000。而到11月,已實現單均50元,日訂單量沖破8000。做為一個后起之秀,能有這樣優異的表現,成功搶占市場份額,憑借的不是O2O慣用的貼錢、強強合并、營造話題等的手段,而是真真正正做好“1小時到家”這句承諾,讓用戶一用就上癮的極致體驗。
自采商品,1小時到家有底氣

做好“1小時到家”的第一個前提,是要擁有眾多價格優惠、貼近生活的優質商品。小區快點的所有商品都是自己的團隊進行選品、采購、入庫,沒有一個環節假他人之手。每一個細節都做到自主把控,才能從源頭保證商品的品質可靠、價格親民。一旦出現質量投訴,也能立刻翻出合作商家,該退該換,立馬拍板。絕對不會出現輕模式常見的貨不對板、商家不認賬等等影響用戶體驗的事情。
自建倉儲,1小時到家有能力

不僅商品的入口由小區快點的團隊來嚴格監控,就連眾多O2O企業避之不及的倉儲環節也是小區快點的強項。為了保證用戶所見即能買、能買即能1小時所得,小區快點的倉庫選擇在社區密集的位置建設,并且只送到以倉儲為中心,半徑3公里內的小區。倉儲的容量能儲存幾十萬社區用戶的日常所需,還配備了最高端的冷庫系統,來存放生鮮果蔬這類對溫度有特殊要求的商品,以確保從采購到入庫到出庫質量都能始終如一。
自有配送,1小時到家有保障

和當下風行的眾包、利用“夫妻小店”的閑置時間不同的是,小區快點的配送員全部都是正式員工,全職送貨,每一秒都是屬于用戶的,決不挪為他用。目前配送員隊伍人數,已經占據了全部員工的1/2,在這個養人成本越來越高昂的時代,小區快點依然堅定不移的相信,要全心全意的確保“1小時到家”不是一句空談,該付出多少就付出多少,一毛錢都不會少。更重要的是,配送團隊的每一個人,都配備了兩種配送箱:常溫和低溫,為不同類型的商品保駕護行。
在小區快點的每一個訂單里,都有時間軌跡,從下單開始,每一個環節都有記錄,還有配送人員的電話、頭像,方便用戶隨時了解進程。這種從商品采購到配送、線上線下嚴絲合縫的社區服務類O2O,在這個浮躁的市場里并不多見。據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有不少資本方及機構對此模式表示極大興趣,并正進行較深入的接觸。看來,令人“畏懼”的資本寒冬并不會對真正的商業勇者有任何影響,也許小區快點,就是下一個商業界的不朽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