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5年,整個O2O領域經歷了一次從極熱到驟冷的轉變,外賣行業亦是如此。中小外賣平臺步履維艱,甚至相繼倒閉。行業排名領先的綜合性外賣平臺也在資本市場的審視中,重新規劃自己的戰略部署,試圖從中找出一條可行之徑。
外賣行業曾經的熱,一方面來自于資本市場無條件的追捧,另一方面也源于試水者對餐飲外賣行業盲目的低估。
在線外賣發展早期看似門檻低,但隨著模式升級和服務深化,整個行業的難度也逐步加大。尤其經過2015年上半年的激烈廝殺,外賣行業的競爭開始趨于冷靜,無論是技術攻克、團隊管理,還是物流配送、風險控制,都成為主流外賣平臺加碼的「賭注」。
門檻抬高,加之盈利模式缺失,資本市場冷淡,令諸多外賣平臺生存困難。可以預見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外賣行業即將迎來一輪洗牌。
刷單成風平臺失血嚴重
刷單一直是整個O2O領域無法回避的頑疾。通過高額補貼拉新的行業潛規則也滋生了刷單這個新興行業。
外賣行業中,餐飲商戶除了刷量需求,更直接的需求是通過刷單賺平臺補貼,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都是刷單手「青睞」的平臺。減免、首單都是最容易被盯上的刷單類型,樓下100創始人季曉楊曾對媒體表示,在外賣刷單中,首單往往是商家和刷單手眼里的「香餑餑」。原因在于,外賣平臺通常會為新用戶首單提供較高的優惠力度。
「由于反作弊難度高,外賣行業的刷單比例和嚴重情況可能遠遠超過我們的監控數據」,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如此表示。
這幾乎成為一個怪圈。外賣平臺一面不斷高額融資以期獲得后續發展,另一方面卻因刷單問題持續失血,這條補貼-拉新-融資-失血的路徑似乎也越來越難以再讓外賣平臺們續命。
空有規模卻難以盈利
如果說刷單只屬于風控難點,盈利問題則直接關乎生死。
外賣行業的客單價低、傭金低,幾乎沒有毛利。再加上行業持續非良性的競爭,拉新及用戶留存極度依賴補貼。盡管目前整個行業補貼力度有所下調,但根據調研,主流外賣平臺的補貼力度仍接近10元一單。一些份額更小的平臺在補貼上做法更為激進,一單甚至能達到20-30元。
而外賣平臺打造的新盈利點,例如同城物流、B2B食材供應鏈等,還處于戰略規劃階段。「外賣行業遇到不少瓶頸問題,自建物流等投入資金巨大且盈利前景不足」,易觀國際分析師劉夢蕾分析。
「對于很多O2O項目,我是懷疑派,因為我一直算不過賬來。很多O2O雖然提升了用戶體驗,但成本提升,效率下降,嚴重違背了最基本的經濟常識。我建議,趁能賣掉,早點賣掉」,京東集團CEO劉強東表示。
模式加重難度日益加劇
五六年前在線外賣行業剛剛起步時,看起來這似乎只是一個簡單的線上供需對接平臺。
但隨著市場的沉浮,經驗的累積,美團外賣、餓了么等行業主流平臺都選擇了一條相同的路徑,由輕及重。背后的原因是,在線外賣牽扯的是一個線下萬億規模的傳統餐飲市場。
由于中國傳統餐飲業發展并不成熟,外賣平臺除了做好商家和消費者的對接工作,中間本身的服務過程也需要極大的提升和改善。所以在外賣市場里面,平臺要花很多時間去經營商家的服務,做好中間的服務環節。例如商戶信息服務、用戶單量預估、配送路線優化等,時刻考驗技術能力;外賣本地化屬性強,必須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去攻破,需要分區域定策略;中小商戶經營不穩定,需要不斷更新合作商戶,維護難度大;自建物流團隊,投入產出短時間內無法成正比;巨大的線下地推、物流團隊,管理起來也需要極高的成本。
尤其在2015年,整個外賣行業開始戰略升級,由餐飲走向全品類和配送,這意味著這個行業的難度再一次提升。
首先是覆蓋的行業范圍擴大,在「在家」這個場景下,外賣平臺需要打通多條產業鏈的上下游。從前端的技術攻破、到后端的供應鏈,從服務前的商家解決方案、到服務中的物流配送、再到服務后的品質保障,無不涉及。
可以說,整個外賣行業已經進入了「hard模式」,但這又是外賣平臺獲得良性發展的必選之路。
但模式升級及難度加大,對中小平臺來說是一個殘酷的消息,市場留給它們的機會將越來越少。「外賣市場已經成為巨頭的游戲場,小玩家不再能玩得起了」,一位外賣從業者感慨。
資本觀望市場情緒冷卻
資本有時盲動,但大體上仍然敏銳。外賣行業的份額基本已由市場前三位把持,但盈利仍然沒有時間表,這對投資者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最近百度外賣的融資文件傳出,根據文件披露的數據計算,其上輪融資的2.5億美元,差不多已經花完。
資本冷淡,拿到錢成為中小平臺的當務之急。中國烹飪協會會長蘇秋成透露,近五成外賣企業在價格戰中死掉。盡管百度外賣、派樂趣都不約而同對外放出融資需求,但資本市場卻反應平平,「融資就融吧,反正我們沒興趣」,有投資人私下對媒體表示。
「即便兩家拿到融資,也僅夠維持生存,更不會成為顛覆行業的變量」,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分析道,行業競爭升級,比拼的不再是燒錢能力,而是綜合實力。從百度外賣融資的文件來看,代表企業綜合實力的幾個關鍵指標,百度外賣與第一陣營差距較大。訂單量不足美團外賣、餓了么的1/3。在品牌商家、用戶數、覆蓋城市等方面,實力懸殊,「老三尚且如此,其他小平臺更沒有博弈的資質」。
同時,在眼下的市場格局下,美團外賣、餓了么等早已瓜分城池。當市場處于發展早期時,快速跑馬圈地得投入產出比高。但目前整個外賣市場已經進入到下一輪模式升級的戰局中,再用簡單粗暴的打法顯然難以奏效。
可以預計,外賣行業第一、二陣營的差距還將進一步拉大。行業將呈現兩極分化,魚龍混雜局面行將結束。2016年,對于外賣第一梯隊來說,比拼的是對團隊的管理能力,對技術的優化速度,對模式的合理升級。而對第二第三梯隊來說,留下的生存窗口已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