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立信東北亞區新總裁柯瑞東
據愛立信公布的數據顯示,以銷售收入計算,愛立信中國2014年占愛立信集團銷售總額的6%,已經成為愛立信全球第二大市場,這也是愛立信將中國市場作為重中之中的一大原因。
“大眾創業的爆發及互聯網+戰略的實施,會讓中國的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大,”愛立信東北亞區新總裁柯瑞東在上任六周后首次接受采訪時指出,“愛立信必須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任這幾周以來,我正在和團隊密切地學習和研究互聯網+戰略。我認為這當中有非常大的機會,我們會非常感興趣并專注于互聯網+帶來的機會。”
繼續投資中國
作為愛立信的第二大市場,柯瑞東表示會繼續對中國做出投資、專注于中國客戶,因為這不光是基于愛立信在中國的業務,同時在中國的投入對愛立信在全球的業務都非常重要。據了解,與市場占比一樣,愛立信在中國的研發投入也居愛立信在全球投入的第二位。
在未來的發展上,柯瑞東指出,雖然當前愛立信在中國的主要收入仍然來自于網絡基礎設施和服務,但愛立信也在瞄準BSS、IP以及工業社會應用等領域,希望讓網絡連接能夠造福于更多行業,尤其是在未來萬物互聯的時代。據愛立信此前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會產生500億的連接。
在主要客戶運營商面臨提速降費等巨大壓力時,柯瑞東表示愛立信將通過研發等各種方式幫助運營商提高網絡利用頻譜的效率,而在4G時代,室內覆蓋已經成為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愛立信的無線點系統將有助于提高運營商室內的網絡速度。
此外,柯瑞東也非常看好未來中國在技術方面的領先。他認為,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未來很多新的技術、新的發展將會首先在中國出現,愛立信希望能夠抓住這些新的發展機遇。
運營商市場仍有機會
在過去的近兩年中,三大運營商迅速布局4G市場,其中中國移動今年年內4G基站數將超百萬,網絡的完善意味著運營商大手筆的投資已基本告一段落。在2020年5G到來之前,包括愛立信在內的設備廠商在4G領域可獲得的合同收入或將減少,這也將給各大設備廠商的中國區業績帶來巨大壓力。
不過柯瑞東顯得仍然很有信心。首先,他認為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各家的4G網絡部署已經接近完成,但實際上在4G領域還有很多可以跟進的工作要做,比如進一步擴大和加強網絡覆蓋,尤其是室內覆蓋,同時,運營商們也在推進向5G的演進。
據介紹,在5G領域,愛立信與在中國的客戶與中國的標準化組織機構、行業智庫大學,都圍繞著5G在開展密切合作。在全球范圍之內,愛立信也和有關方面簽署了多個5G的合作協議。柯瑞東認為,在朝向5G的演進之路上,愛立信處于優勢。
除了大環境上的壓力之外,愛立信還面臨著來自中國競爭對手強有力的挑戰。柯瑞東坦言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愛立信在中國市場碰到了一些困難。他指出,中國的消費者期望很高,市場競爭也很激烈,愛立信面臨著挑戰:“但是我們喜歡迎接這樣的挑戰,因為迎接這樣的挑戰也能夠使我們變得更強、做得更好。我們尊重對手但不懼怕對手,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做好自己、專注于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就會得到回報。”
知識產權應該得到尊重
在出任愛立信東北亞區總裁之前,柯瑞東曾擔任過兩年的愛立信印度總裁的職位。在談到此前傳的沸沸揚揚的愛立信小米專利糾紛時,他表示該案件仍在印度法院的受理過程中,目前暫時沒有最新的進展。
不過柯瑞東表示,在知識產權領域,愛立信支持通過FRAND原則(公平、合理、非歧視)的原則去許可技術,而且技術只有分享后為更多人所用,整個市場才能做的更大更好。
具體到與小米的專利糾紛,柯瑞東表示愛立信所要求的專利費只是一個很小的比例:“如果這樣的專利費得不到支付的話,將來也就沒有公司再愿意或有這樣的激勵去開發,并且把自己開發出來的技術拿出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