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蝴蝶效應正深刻改變包括衣食住行在內的傳統行業,這個裂變影響大到連總理都在今年兩會強調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
在影響每一個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問題上,滴滴快的、Uber、神州專車等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已經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并取得相當成效。以滴滴快的為例,這家成立才3年的創業公司已經深刻改變一大批白領用戶的出行習慣,坐在室內呼叫出租車或者專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在資本推動下,滴滴快的正在快速建立一站式移動出行平臺,截至目前,包括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在內的出行服務都可以在滴滴快的上得到滿足。
滴滴快的會是移動出行的終局嗎?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很多投資人也基本認同這個觀點,以至于滴滴快的進入巴士班車市場后,運營已經半年的考拉班車因為拿不到新一輪融資無奈低價轉讓給前者。根據公開信息,在停止運營前,考拉班車在北京擁有130條線路和70多輛班車,日均訂單5000多單。這個數據并不驚艷,但在常規情況下找到新一輪融資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可以說資本的恐慌斷掉了考拉班車的后路。
與考拉班車命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接我,這家同樣運營巴士班車的創業公司在考拉班車宣告停止運營前一天向媒體公布已獲得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巧合的是,阿里巴巴也是滴滴快的的核心投資方。
在媒體還在質疑共享巴士會不會成為滴滴快的上市路上的炮灰時,接我在9月24日高調公布公司2015年戰略布局,并發布新產品“接我玩巴”。根據官方信息,“玩巴”是針對旅游出行場景,為用戶提供以情感鏈接為核心的社群化出行平臺。接我的業務范圍也由此從云班車和擺渡車拓展到旅游用車領域。
在接我宣布獲得阿里巴巴戰略投資時,就有看衰聲音出來,質疑者認為移動出行市場早就是一片紅海,比拼人力物力,新進入者遲早被滴滴快的等巨頭拖死。對此,接我創始人兼CEO劉輝在接受筆者專訪時表示,創業公司單純依賴人力物力建立起來的競爭壁壘很容易被行業巨頭打破,以巴士班車為例,如果只是提供A點到B點的通勤服務,以低價攬客,遲早會被行業巨頭用更低價格甚至免費戰略拖垮。
那么問題來了,面對滴滴快的的強勢入局,劉輝的接我是如何贏得阿里巴巴青睞?
250萬大巴車運力急需激活
劉輝認為,移動出行市場在滴滴快的之后仍舊存在巨大的創業機會。以大巴車為例,全國范圍內能夠提供運輸服務的大巴車有大約250萬輛,這些車平均每天在路上跑的距離只有大約70公里,大巴車運力嚴重閑置帶來的是巨大的商機。
如同滴滴快的和Uber激活了數百萬輛私家車的閑置運力一樣,如果有一個平臺,能夠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巴車與普通用戶產生越來越多的連接,那么這個平臺被行業巨頭用錢燒死的可能性就降到最低。阿里巴巴陰影下照樣活的滋潤的那些垂直電商平臺已經提供了成功案例。
劉輝,這位心直口快的北京土著,從神州租車副總裁任上離職二次創業,避開與老東家的正面對抗,選擇大巴車這個大眾相對陌生的市場,初心就是想通過技術手段激活閑置已久的大巴車資源。
16年汽車行業從業經驗讓劉輝深知共享巴士是個存在已久的需求,只是市場上一直沒有好的產品能夠滿足這個痛點。接我從確定做共享巴士那一天起,就一直在開始各種嘗試,從最開始的讓乘客自己發起班車路線,到最新推出的旅游出行產品“玩巴”,都是試圖讓大巴車與用戶產生更多連接的嘗試。
劉輝坦承,接我目前的日均訂單量與考拉班車停止運營前公布出來的數據相差不大,但是接我已經實現盈虧平衡,這也是劉輝多年商場沉浮積累下來的經驗帶來的實際成效。
工具帶上情感屬性才能無往不勝
在一個多小時的長談里,劉輝多次強調接我要做的不是一款簡單的工具,而是要有溫度的伙伴。劉輝表示,微信剛開始時只是一款通訊工具,但是當好友關系固定在微信上時,微信就已經超越工具,成為大多數人處理工作生活的伴侶,每個人每天與微信產生數十次連接,商機蘊藏其中,電影票、電商、理財等在線服務在微信上也得到充分展示機會,帶來不錯的轉化率。
劉輝表示,接我巴士班車服務上線不到一年的發展完全出乎其意料之外,很多用戶乘坐班車的理由從通勤轉移到情感交流,比如有位單親媽媽乘客呼吁開通單親媽媽專線,有的乘客換工作后特地轉車趕過來坐原來的那趟班車。這些乘客對巴士班車的情感依賴讓劉輝團隊意識到,通過加強用戶與大巴車的連接建立起來的競爭壁壘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行業巨頭再有錢也無法輕松復制。
“玩巴”也是上述戰略的產物。根據接我官方公布的信息,在“玩巴”上,旅游目的地和時間完全開放,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發布線路,召集其他用戶參與,滿足一定數量即可開通線路。這與目前OTA提供的以目的地為核心指標的旅游產品有巨大差異,差異化帶來的可能是無窮的想象空間。劉輝透露,“玩巴”在內測階段就已經受到老用戶的積極參與,“去拉薩的朝圣之旅”、“佛羅倫薩小鎮敗家之旅”等熱門線路早已達到成行條件。
在與劉輝交談過程中,劉輝一直強調看好共享巴士市場前景,他認為,未來的大巴車可能成為一個聚集高凈值用戶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餐飲商家可以提供早餐服務,也可以向旅游景點和酒店飯店等線下服務商分發游客,甚至可以成為房產、汽車公司的優質廣告平臺,蘊藏在其中的商機無限。
在打通商業鏈條后,乘坐班車可能做到免費,三方共贏的結果會讓大巴車的粘性越來越強。由此建立的競爭壁壘可能高到后來者無法追隨。
當然,連劉輝也承認,“玩巴”的推出有一定風險,目前這個產品能不能被市場認可還需要驗證,但是他認為只要是有益于增強乘客與大巴的連接的嘗試就值得去做,試錯的成本接我還是承受的起。
在“玩巴”上線后,接我勢必會攪動沉睡已久的大巴車市場,至于這個市場會不會被激活,250萬大巴車的理想國能否建立,劉輝以及接我是否能夠到達應許之地,只能留給時間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