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它滲透到城市生活的各個領域,更對城市的消費模式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中國電子商務消費已經占到總消費的7%以上,這個比例甚至超過了美國。但是,在電商大規模進入我們生活的同時,我國卻有超過半數的人口被排斥在電子商務之外,他們主要生活在鄉村。從國家層面來說,政府希望以電商為契機,縮小城市農村差距,拉動農村經濟增長;從農民個體來說,生活在相對封閉環境中的他們也渴望參與電子商務,讓自己的觸角伸向更遙遠的地方。從電商的角度來說,在目前城市電商云集,競爭白熱化的階段,誰搶先一步占領農村市場就等于占領了發展先機。因此,電商進軍農村市場是一個三方得益的事情,也是電商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于是,京東和阿里這樣的電商巨頭就已經著手在農村市場攻城掠地,但是,他們的業績卻不如人意。
京東、阿里在農村受挫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真正立足于農村,而是將農村作為城市的末梢進行戰略部署,但是我國農村和城市從經濟現狀、文化層次和消費習慣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如果僅僅在農村復制城市的電商運營樣品,根本無法行得通。
首先從經濟現狀上來說,農村本地的商品供應量遠遠比不上城市。為了解決這個困難,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都采取了一定策略,比如京東建立了縣級服務中心和推廣員,希望通過縣級中心的“中轉”,鏈接起城市貨源和鄉村需求,但是當城市的商品到達縣級中心之后,從縣級到農村千家萬戶仍然有一段不短的路程,僅僅依靠農民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這最后一公里之困當然并不現實。而阿里的第三方貨源仍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從文化角度來看,農村消費者的文化程度相比城市居民要低一些,他們對電子商務模式不了解,操作方面有困難,而以幾家電商之力去對整個農村的電商操作進行普及,即便是京東、阿里也沒有這個能力。
第三,從消費習慣上來說,農村的小賣部、街頭流動的商販仍然是農村消費的主要途徑,京東、阿里想要撇開這些農民喜聞樂見的消費方式,去空談自己高大上的電子商務,恐怕也難以得到農民的信任。
但是,農村的電子商務問題并非無解。吾商農村電商的出現給這些問題找到了答案。吾商農村電商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鄉村的每一個小賣部,由吾商農村電商對小賣部的營業員進行電商科普,使每一個小賣部的營業員都成為了吾商農村電商的最末梢的“推廣者”,當農民到小賣部購買商品的時候,可以通過小賣部營業員在吾商農村電商的平臺上訂購產品,然后由吾商農村電商的物流將商品送到小賣部。這樣吾商農村電商的整個運營模式與農民傳統的消費模式保持一致,去除了電商對于農民的陌生感。同時將送貨地址由廣闊復雜的農村街道集中到有限的小賣部,也大大降低了吾商農村電商的運營成本,維護了吾商農村電商、小賣部和農民的三方利益,因此受到農民的喜歡。
吾商農村電商的成功之根本在于,它真正立足于農村,尊重并利用農民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消費能力,去展開電子商務,因此才使眾多電商巨頭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得到了完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