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主持人、時事評論員、錦麟觀察創始人楊錦麟做客ZAKER“新聞后苑”社區,暢聊互聯網、新媒體和創業,其幽默睿智的語言引發網友積極參與,他十分看好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并表示“移動端是必趨之勢,將堅定不移走下去”。

對創業有自信
從在電視臺、視頻網站主持節目到自主創業進軍新媒體,在時事評論員到自媒體人,楊錦麟在耳順之年完成了華麗的逆襲。他主持的《有報天天讀》和《周刊點點評》曾廣受歡迎,如今楊錦麟將評論搬上移動端,創辦了一個專注時政與文化的微信公眾號——錦麟觀察,延續嬉笑怒罵的風格。
當下,許多傳統媒體人自主創業都會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而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前段時間辭職后卻加入“紫牛基金”,跨度不可謂不大。媒體人創業,選擇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深耕細作和跨行業轉型,哪一種更具挑戰性?

楊錦麟在談到這個現象時稱,“鼓勵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嘗試,只要有真才實學,而不是去做花瓶,那一定會獲得進步和成功。祝福所有愿意創業的同行,都能活得比我好。“ 他表示自己也很少考慮過所謂名人效應,更主張一步一個腳印,”名人效應如果不增值,就會失去原來的光澤。“
有許多網友十分關心“老楊“的身體,問他在這個年紀開始轉型創業有沒有猶豫,楊錦麟坦率地表示,“沒有猶豫,只有沖動,六十歲的人不應該有的沖動,能這么沖動,說明對自己還有一點點自信。”不過從一個針砭時弊的文化人轉身創業當老板,楊錦麟也坦言十分不習慣,不過他表示,“要必須習慣,創業本身就是一個‘不要臉’的過程,要適應和面對。”

優質內容收費是趨勢
隨著自媒體興起,傳統報刊雜志式微,未來會是一個內容更廉價的時代,還是一個優質內容有更高溢價能力的時代?楊錦麟在與網友探討到此問題時,他更認同后者。他認為以后會有新的政策制度,不可能讓免費時代自由泛濫下去,“優質內容收費應該是一個趨勢,姑娘長得漂亮,只要真的優質,就不拍嫁不出去。”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楊錦麟認為目前自媒體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正常運行氛圍和話語表達空間,但更重要的挑戰是商業運行模式。
“軟文和打賞不可持續,內容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可持續性的意義不大。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我不會為一點小小的利益卻做出無原則的妥協。但不放棄任何成功商業模式的嘗試和努力。“對于自媒體大號是否會繼續火爆的問題, 楊錦麟回答道。
楊錦麟十分看好新媒體的前景,在他看來,微信公眾號的紅利還沒真正的開始!
【直播過程的幽默互動】
1、廣東廣州用戶*0060:楊老師怎么看前幾天中國互聯網大佬訪美,這對中國互聯網發展意義何在?
楊錦麟 回復 廣東廣州用戶*0060:意義非凡,讓中國互聯網的當家的,也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我比較遺憾的是,李森和怎么沒有去。
你的節操碎了 回復 楊錦麟:嘿嘿嘿嘿,快老實交代,你跟李森和是什么關系!
楊錦麟 回復 你的節操碎了:沒啥關系,肯定不是基友關系,我欣賞他的拼勁,欣賞他的團隊的活力。
2、山西晉中用戶*0213:楊大師。
楊錦麟 回復 山西晉中用戶*0213:拜托不叫大師,現在大師是罵人的話。你們全家才大師呢,這句話很狠毒哦。叫老楊,楊老師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