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與微博聯合起來,在造節功力上,無人能敵。阿里年貨節是繼雙11、雙12之后阿里打造的第三大節日,以往買年貨得趕大集,如今逛淘寶就可以。首屆阿里年貨節活動于2016年1月14日起預熱,17日(臘八節)正式開售,至21日結束。阿里憑空在微博上打造出一個家喻戶曉的“阿里年貨節”概念,創造了遠超其他電商平臺的關注熱度。
微博是目前最活躍的內容生產基地,微博的使用人群也是購買年貨的主力人群,這一切都讓微博成為阿里年貨節造勢的不二之選。借用戶UGC之力,阿里用跨界營銷和創意定制精準覆蓋用戶,推廣年貨節概念,直接促進銷量。
造節第一招:捕“味”捉影
趣味性是觸發用戶互動的關鍵。捕“味”捉影顧名思義,捕捉味道和光影。阿里與微博相機合作,通過趣味貼紙引導用戶UGC。只要用戶在微博上傳圖片,選擇充滿年味的訂制貼紙,就會觸發話題博文#中國味道#,在其中,天貓品牌元素深藏不露 。據了解,中國味道貼紙在一周時間內累計使用近6萬次,總曝光超1100萬次。



造節第二招:十面埋伏
在UGC基礎之上,微博發揮賬號矩陣效應,利用官方賬號、明星大V,發布#中國味道#相關內容,營造話題輿論場,推動粉絲互動狂歡。產品角度,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從開機畫面、貼紙氣泡、蒙層廣告到全量PUSH,實現伴隨用戶使用路徑的全資源覆蓋。

造節第三招:披星戴月
所謂披星戴月,就是多元化內容營銷。在各種營銷手段中,情感營銷最容易打動人心。“過年送什么給愛搗亂的熊孩子”,“過年送什么能讓爸媽放肆炫耀”,這些接地氣兒的名單兼具趣味性和實用性,直戳老百姓們的送禮痛點。以網絡紅人為代表的眾多賬號,原創趣味十足的惡搞視頻,適合過年期間氣氛,精準觸達目標人群。成功引發用戶情感共鳴,引發討論熱潮。根據博物雜志官方發布“阿里年貨節”導購清單用戶互動詞頻指數分布圖,“年貨”“天貓”關鍵詞被提及次數較為突出。

造節第四招:移花接木
微博上有很多有影響力品牌,聯手他們可以移花接木,放大影響力。這不,微博與超級品牌BDuck合作推出“年貨節”定制紅包,萌蠢的紅包引發大量,討論網友互動正面評論100%。
造節第五招:旋風掃葉
在最初預熱后,微博立刻進入開掛階段,沿用戶使用路徑火力全開,如旋風掃葉,片甲不留。從開機報頭、品牌速遞、粉絲頭條到推薦話題和搜索頁Banner,無縫覆蓋用戶流經的各個環節。

造節第六招:震驚百里
經過之前的五招,“阿里年貨節”的名聲叫響,震驚百里。據悉,#阿里年貨節#話題頁閱讀3.2億,討論26萬。活動期間電商微話題聲量分析,#中國味道#與#阿里年貨節#超其它電商話題10倍多。在各平臺活動期間熱度的維度, 天貓、淘寶遙遙領先其它電商平臺。

總之,阿里與微博攜手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造節嘗試,一式六招,所向披靡。借用UGC,用跨界和創意締造了一次社交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