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楊瀾和孟非在微博中怒斥某微商團隊虛假宣傳稱二人加入了該品牌,并宣布進入司法程序。用明星背書,在以朋友圈為主的社交平臺招攬下線一直是微商的慣用手段,春節回老家,不少做微商親戚朋友在討論某微商品牌時總要強調某知名演員是其微商會員,但翻遍該演員微博以及相關新聞,其實并未看到任何相關信息。
微商自誕生之日起,就以野蠻化操作手段獲得相當“以出貨為目標”的電商人的親睞,許多傳統C店、B店賣家紛紛投身微商大軍,出現在各類微商大會中,但時至今日,我們尚未看到一個有序的微商生態,各種“非常規”手段依然成為諸多一線品牌的首選方式,此次楊瀾和孟非揭穿微商潛規則,微商也由此徹底進入衰退期。

正規軍下鄉 微商根基已動
由于信息不對稱,三四線乃至農村用戶一直是微商的最重要的“大本營”,春節鐵哥回老家,發現老家同學7成以上在從事與微商相關的工作,產品基本為面膜為主的各類美容以及各類保健品。三四線城市尤其是農村用戶,對美容用品的喜好仍然停留在“功效”層面,對知名美容品牌接受度相對較低,因此,當朋友圈中出現某“特效”標志產品,外加朋友背書,多數會選擇購買。這也是微商在農村地區有極大群眾基礎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微商在農村能夠興起的條件無外乎以下三個:1.不知道大品牌;2.知道大品牌牌而無處購買;3.知道大品牌也能買到但更相信朋友的推薦。
而眾所周知,如今一線電商企業如阿里、京東、國美、蘇寧紛紛將“下鄉”定為重要發展戰略,其中阿里和京東更是將渠道鋪到村里,降低了村民的網購門檻。如此自然降低了用戶對大品牌的熟悉和接受程度,而線下渠道的客服和售后保障比之朋友圈中好友的優勢也十分明顯,因此,農村用戶在多次的網購節中接受知名安全品牌的概率會增加,這顯然是要動了微商的根本。
當然鐵哥并非斷定微商均有質量問題,只是微商品牌以社交平臺的用戶信任關系為自身背書,而忽略了自身品牌的全方位打造。微商品牌與正規軍電商平臺大戰,如何能占得便宜?
社交平臺的信任關系正在瓦解
雖然微商號稱“全社交媒體覆蓋”,但事實是朋友圈才是所有微商團隊的重點戰場,原因其實很簡單,所有的社交媒體中朋友圈中用戶之間的信任關系是最強的,這恰是微商最需要的。
而隨著微信功能的不斷外擴,微信已然取代通訊錄成為移動端點對點溝通最重要的渠道,因此,本屬于強熟人關系的微信通訊錄要不斷加入各類非強關系好友,也就是在不斷稀釋朋友圈的強熟人關系。
被稀釋之后的朋友圈的強熟人標簽不斷淡化,用戶對朋友圈中的信息不再照單全收,而是加了幾分理性和警惕,這對于微商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有許多微商團隊其產品和服務都是極好的,但依然難以抵擋微商沒落的趨勢,并非做的不好,而是微商起于社交,興于熟人,當熟人關系不在,微商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收益持續減少 下線遠離“微商”
從根本上看微商是用類傳銷手段進行分銷網的搭建,在分銷圈群中充斥著各類雞湯文,以刺激分銷團隊的“發帖積極性”,而在最初由于熟人關系以及三四線用戶的信息不對稱,微商分銷團隊確實有不小收益。鐵哥某同學處于微商最下層分銷,每月出售面膜可達數百元收益。
但由于以上兩大原因,加之媒體中多有關于微商產品質量的報導,使得微商的群眾基礎在不斷縮小,微商從業者的持續較少,大量從業者開始遠離微商。春節與同學朋友聊天發現許多微商從業者年后已經不打算再做微商,當基層分銷團隊開始瓦解,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大量微商品牌的權限崩潰。
在微商興起之初,不少評論界人士認為微商作為零售生態的新興力量,甚至有顛覆傳統電商的可能。但鐵哥對此意見向來持謹慎態度,原因在于最早微商的從業者多由傳統電商轉型而來,其對微商的態度仍然停留在“賺快錢”層面,其短視和不注重規則和商業生態建設使得微商在誕生之初便是個“怪胎”,靠這群人如何能構建新生態?

微商大衰退的“真相”
1、忽視用戶體驗刷屏惹人厭
這點大家體會很深刻,刷屏本身沒錯,錯的是劣質文案、慘不忍睹的圖文在朋友圈一遍又一遍地強奸用戶的眼球。在代理圈刷屏是必須的,因為一個微信上所有好友都是微商時,刷屏的打雞血作用是很明顯的,但是,微商們面對終端用戶時也采取同樣的策略只會帶來被拉黑的后果,同時給對方留下極壞的印象,社會公眾對于微商的第一印象便是刷屏。
于是乎,微商們在瘋狂的刷屏過程中把自己的未來也刷掉了。當然啦,微信官方或明或暗的降權策略也給微商們帶來了致命的打擊也是重要因素,導致微商們的刷屏最終成了自娛自樂的狂歡。
2、殺熟坑人售假販劣眾人棄
朋友圈上售賣的都是什么產品大家都很清楚,不是假冒的就是偽劣的,大多都是無法進入正規流通渠道的各類“三無”產品,或者二無一無產品。因為正規品牌、成熟品牌不會輕易啟動微商渠道,必須考慮渠道沖突、品類沖突的問題,而在別的渠道毫無根基的品牌就無所謂了,照葫蘆畫瓢弄幾個產品包裝拍照丟到朋友圈就算開賣了。
因為信息不對稱,加上因為微信上都是好友關系,能咋呼一陣子,使用產品出問題后,特別是毒面膜成為眾所周知的惡性行業事件后,微商大部分以殺熟為主要手段的坑人面目公諸于天下時,帶來的便是大量用戶的鄙棄,甚至代理的逃離。
即便后期進入了很多正規的,誓言給行業帶來正能量的品牌,又怎樣呢?結果是然并卵的,因為這個行業已經被假冒偽劣品敗壞掉了名聲和口碑,重建信譽豈是一朝一夕所能扭轉的?微商要實現轉型啊,就像青樓女子從良難……
3、模式落后缺乏進化根基弱
微商模式相對落后,本質上來說只是大量的微商的集體刷屏造成的虛假繁榮,借助商品在體系內的流通,迅速制造成爆款產品熱銷的虛偽假象,借助全網傳播速度崛起一個品牌,然后吸引大量不明真相的小白加入吃貨驅動代理間的商品流通……
沒有信息化的管理,沒有數據化的運營,有的只是粗放式的維護,說白了只是線下批發的商業形態平移到社交平臺上,或者只是線下直銷的社交版,沒有模式上的創新,更沒有模式上的進化,缺乏沉淀,根基薄弱。正因如此,大量的微商團隊紅火不過半年,品牌紅火不過三個月,短命是微商個體的顯要特征。
4、管理混亂連接松散迅速倒
所有的微商團隊其實都只是基于買賣關系所建立的臨時性松散組織,今天跟你拿貨,我就是你的下線,明天找別家進貨我和你就再也沒關系了。后來很多團隊會搞培訓啊,搞活動啊什么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維系買賣關系,賣貨進貨關系而已,說白了,微商團隊就是基于商品批發基礎上的臨時性利益共同體。松散性的利益鏈接帶來的就是團隊凝聚力極差,墻腳很容易被撬,所以,每天都有團隊出走,每天都有團隊成員流失,離開原因千萬種,其實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一個錢字,很少有其他。
當一個組織維系靠錢,也只能靠錢的時候,這是最容易被破壞的。團隊創始人們體會應該很深刻,產品好賣時自己的團隊群多熱鬧啊,稍微不好賣時,培訓的到位率竟然不到20%,而產品滯銷的時候,團隊成員流失大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至于管理,說松散只是表面的,其實微商團隊是沒有管理的。有錢大家一起嘮叨,沒錢各自散,平時各忙各的,哪用管理啊,想管也管不了,原因前面提過了,因為微商團隊就是基于商品批發基礎上的臨時性利益共同體。槍聲一響,鳥群就散。
5、負面累累無法自辯與正名
從早期的刷屏,到后來的假冒偽劣品毒面膜事件,到段子手嘲弄微商,到傳銷嫌疑以致后來被憤青自媒體給這個行業扣上了淫亂的帽子,各類傳統媒體源源不斷地對這個行業的負面不遺余力的抨擊,微商群體一直游走在媒體和公眾的灰色地帶,在夾縫中掙扎,在婊子和牌坊間的地帶艱難游離,真心是負面累累,但這個行業卻無法自辯,也無法正名。
因為缺乏體系化的論述支撐,這個行業的精英密集度很低,這個行業太少牛逼的自媒體人為它鼓與呼,為它站臺與正名,所以每每被挨打的時候,微商們只能私下生氣卻無可奈何。于此同時,微商行業的高度去中心化,部落化,使得它對媒體的依賴度極低,說白了就是微商各玩各的,掙了點錢以為很牛逼,誰都不鳥,包括媒體,所以咯,微商就這樣被自己臭掉了。
6、從業者浮躁只顧眼前利益
微商從業者大多目光短淺,也很難從過去的迷夢中清醒過來。早期的爆款火它三倆月,每月流水兩三千萬是很容易的事,但隨著從業者的增加,進入品牌的增加,競爭開始激烈,手段開始升級,要想重復以前的輝煌是很難的事情了。這是明眼人都能悟透的道理,但微商們浮躁的內心就是無法平靜下來去相信,不肯平靜下來思考下一個未來在哪里,只會癡癡地等待下一個“瘦”,下一支針,下一個爆款,下一個月入千萬的故事復制,撈一把就跑。
正因如此,這個行業的短視行為極多,可笑的事情也很多,叫囂打假的,實際上自己的貨是假的,因為這樣容易把貨賣出去,叫囂清除行業毒瘤的,實際上自己就是行業毒瘤,因為這樣容易招來代理,賊喊捉賊最容易出名,最容易撈到最大的一筆,然后就可以心滿意足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