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機三年多,羅永浩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我猜是后悔當初沒有注冊“文藝青年”這個商標,而是錯誤地選擇了“錘子”。
為避免不必要的爭吵,先聲明幾點:
1. 本文不針對錘子手機用戶
2. 筆者不否認錘子用戶中有相當數(shù)量是真真兒的文藝青年,當然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偽非
關注科技行業(yè)這么多年,見過的營銷手法不少,端端正正的如聯(lián)想、惠普,貽笑大方的如神舟、小辣椒,但是從問世以來就讓筆者感覺別別扭扭的,唯有錘子。因為沒有花錢買過錘子手機,所以一直沒有去細想原因。近段時間錘子的聲量越來越大,尤其是打出文藝青年這塊招牌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羅永浩做事的邏輯越來越奇怪,所以把一些想法歸納了起來,不吐不快。

總覺得這張照片是在玩Cosplay
羅永浩本人與文藝這個詞有關系嗎?
作為85前,筆者一直認為第一批喜歡羅永浩的人是我讀大學時熱衷于考研和出國的那些同學,讓他出名的并非英語教學水平,而是妙語連珠的“老羅語錄”。有位老友經(jīng)常在吃飯時提起老羅語錄,所以我也覺得挺逗樂。這有點像我大學時的一些老師,兩節(jié)45分鐘的課,前半段講書本內(nèi)容,后半段就開始講閑話。
但老羅語錄和文藝有關系嗎?我覺得只是能體現(xiàn)這個人的辯才和挑戰(zhàn)主流的思想,給大學生們的感覺就像當初韓寒出道時給中學生們的沖擊差不多吧。但韓寒是文藝的,老羅語錄中充斥的戾氣卻又讓人感覺與文藝倆字大相徑庭。
后來羅永浩要做手機,他知道自己的名氣只局限于少數(shù)人群,需要在大眾中制造更大聲量。怎么才能做到?他選擇了鬧事,與星巴克鬧,與魚頭泡餅鬧,與西門子冰箱鬧,效果也還不錯,在積累了大眾關注度之后就順水推舟公開了自己要做手機的計劃。為了讓大眾聯(lián)想到他砸西門子冰箱的事情,還特意給手機取名叫“錘子”。
筆者雖然不是文藝青年,但認為有些道理是相通的。文藝青年應該是做著文藝事兒的人,可是恕我孤陋寡聞,翻遍羅永浩所做的那些事情,沒有找到半點文藝泡泡。

文藝青年們的聚會
胸前掛塊文藝青年的牌子,就文藝了嗎?
回憶一下古今中外那些與文藝青年有關的電影、小說、品牌、商品,沒有任何一個是直接把文藝青年這幾個字掛在自家門牌、書名,或者商標上的。因為文藝青年是別人對你的評價,哪有自己說自己是文藝青年的。中國人的性格核心是含蓄,自己對自己使用褒義詞會被人為臉皮厚,就像乾隆皇帝,勉強湊夠十全武功,就自稱十全老人。
還是接前面的話茬,文藝青年應該是做著文藝事兒的人,而不是在胸前掛個寫著文藝青年的牌子,自己說自己文藝。文藝青年的定義到底是什么?這是個沒有統(tǒng)一答案的問題,因為很有可能你覺得自己挺文藝,但是別人不這么認為。有人說文藝青年就是看很多很多的書,有人說是看很多很多的電影,也有人說是看很多很多的話劇、聽很多的獨立音樂、去過很多的地方旅行,甚至有人對文藝青年妝容也有要求……不管你同不同意各種各樣的定義,但至少不會認為羅永浩這種成天把“文藝青年”四個字掛嘴邊的人很文藝。
看一下錘子公司的發(fā)布會,每一次開場總是漫長的拖堂,然后在蘋果發(fā)布會風格的Keynote背景下出現(xiàn)一位身材頗為豐滿的中年男性,說話還愛時不時停頓一下。不管你是什么感受,在Keynote上出現(xiàn)文藝青年這幾個字之前,我是不可能會把這場發(fā)布會和文藝倆字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說到這里,想到一個類似的案例——極客公園,雖然名字里有極客倆字,但是干過的事兒從來跟極客不沾邊。好在相比之下這位還是比老羅更含蓄一些。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情懷背殼很高明嗎?
在打出文藝青年牌之前,羅永浩主打的是“情懷”這個口號,筆者剛聽到時也是一頭霧水。這個詞是需要定語修飾的才行啊,到底是誰對誰的情懷,或者是對哪個事物、哪個時間、哪個年代的情懷?老羅完全沒解釋啊。
我的理解,從小了說可能是羅粉們對羅永浩這位中年男子的情懷,從大了說則是包攬了古往今來一切情懷。但這都說不通,如果是對羅永浩本人的情懷,我估計他沒這么自戀;如果說是古往今來一切情懷,那更讓人無從感動了,目標太大。
直到推出“情懷后殼”,才知道他說的是對經(jīng)典作品的致敬,比如經(jīng)典電影、劇集、小說、懷舊游戲,等等。把這些作品里面的經(jīng)典圖像印到手機殼上,就是羅永浩定義的情懷。
不過這會出現(xiàn)個矛盾。普通人可以下載或者購買電影和書籍來看,但做企業(yè)的卻不能直接把這些東西印到自己的產(chǎn)品上,因為涉及到兩個字——侵權。有人說錘子并沒有直接復制那些作品呀,人家可以把經(jīng)典作品里的場景抽象化呀。那我又想到了多年前《FIFA》這個足球游戲處理未授權球員名字時耍的小聰明——把Beckham的名字估計錯拼成Backham,據(jù)說這種很Low的規(guī)避方法在老外那里很流行。也有人說這回老羅可是拿到《天空之城》授權的哦。但我想說的是,老羅的手機后殼有那么多情懷,他能拿到幾個授權?之前的馬里奧形象不就是被任天堂拒絕了嗎?
說到向經(jīng)典致敬,我想舉個同樣走文藝青年路線的手機品牌——魅族的例子。MX5發(fā)布前給媒體記者的邀請函,是一個上面寫著“Born to Kill”的鋼盔,同時還在微博上還打出了“Make love,Not War”的越戰(zhàn)時期反戰(zhàn)口號。雖然很少有媒體小編能第一時間搞明白這是在借庫布里克的電影《全金屬外殼》引出MX使用金屬作為外殼的產(chǎn)品賣點,不過筆者認為這種向經(jīng)典致敬同時還與自身特色相結合的方式更加高明。
一場發(fā)布會,發(fā)布一大堆外殼,向一大堆經(jīng)典致敬,這情懷是不是太廉價了呢?把情懷拿來當商品賣錢,會不會有點太不尊重情懷了呢?
伶牙俐齒就可以不誠信嗎?
羅永浩的口才是看家本領,在課堂上、博客上、微博上隨隨便便就能來一段堪稱妙語連珠的語錄,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王自如就曾被他在視頻直播上全程壓制,留下嚴重心理陰影。同時,他的另一大特點,是經(jīng)常被“打臉”,也就是言行不一。這些事兒被手機圈當做笑料,他多年的“好基友”方舟子還專門做過總結,下面摘錄幾條:
羅永浩2013年說魅族銷量40萬臺,是個可以忽略不計的企業(yè),結果他的錘子手機只賣了20萬臺(自稱);
羅永浩曾經(jīng)說水粉色是臭土鱉喜歡的顏色,結果他后來出的堅果手機全是水粉色系;
羅永浩曾經(jīng)說:“如果手機低于2500我就是你孫子”,結果得到了公孫浩的外號;
羅永浩曾說x99元的定價方式太猥瑣,結果堅果手機就是899元;
羅永浩曾說2.5英寸是手機屏幕的極限,結果自己做了5英寸的T1和5.5英寸的堅果;
羅永浩曾說手機虛擬按鍵太丑,看了就想吐,結果堅果手機用的就是虛擬按鍵;
雖然羅永浩在最近一場發(fā)布會上公開向之前經(jīng)常攻擊的雷軍道歉,但他需要道歉的地方太多了,根本就不只是雷軍一個人。被打臉,說明你做了不誠信的事情,但羅永浩卻并沒有以認真的態(tài)度應對,而是依靠自己的伶牙俐齒來文過飾非。
說到這里,又有個類似的例子,曾經(jīng)號稱要拿出一億元分給員工的90后創(chuàng)業(yè)者余佳文,在被打臉之后仍然在電視節(jié)目上為自己狡辯。最終還是在輿論壓力下發(fā)布了道歉公告。沒錯,開公司就是要掙錢,但是為了掙錢就可以言行不一嗎?至少在全世界的道德規(guī)范里,誠信二字都是生意人最起碼的道德標準吧。
從這一點上來說,羅永浩這位企業(yè)家連90后余佳文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