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合并”這場戲看樣子要跨年了。就在大家還在猜測“新美大”姓張(濤)姓王(興)時,《華爾街日報》昨日稱騰訊即將完成對美團點評的10億美元投資。作為大眾點評背后的實際大玩家,騰訊顯然在雙方合并第一天起就在緊密跟進投資,甚至騰訊注資本身很可能就是合并案一部分。
隨著百度糯米快速崛起,阿里重振口碑,以及餓了么如同脫韁野馬般開始不受控,整個O2O市場正在迎來BAT主導下的終極戰爭。在這個節骨眼,騰訊當然不能松懈,急急吃下美團點評。
然而,說到底,O2O市場還處于發展的前期階段,盡管份額巨大,但從瓜分市場到實現盈利,還都是遙遙無期。從BAT到生活服務各垂類的O2O,前期的跑馬圈地注定需要持續砸錢。相對應的,百度通過換股攜程,控制了在線旅游80%的市場份額,間接掌控了整個OTA行業,百度借此登頂旅游O2O食物鏈的頂端,把可預期的盈利收入囊中。
失去OTA這一巨大的可盈利市場,只靠大量砸錢,盈利遙遙無期,騰訊在O2O的路上將面臨更大挑戰。此外,這場由資本主導的“婚姻”還有不少后遺癥。那么,這場合并大戲還有哪些劇情可能上演?首席觀察團就來解析下:
1. 騰訊投資獲初步確認,總體融資額尚未浮出。
[首席觀察團]也從美團點評得到內部消息,消息對《華爾街日報》報道的真實性給予肯定,騰訊的投資額確實為10億美元左右,投資標的為大眾點評和美團合并后的新公司,新公司的名字則非常有趣,叫做“China Internet Plus”,直翻成中文就是“中國互聯網+“,挺擁抱政策的不是。
目前來看,騰訊投資“China Internet Plus “只是融資案一部分,有公開報道稱美團點評這輪融資額總體為30億美元。以出讓20%股份計算,其總體估值可能達到150億美元左右。
這次投資騰訊顯得非常急迫,這也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外部壓力。互聯網領域的“獨角獸”收割戰愈演愈烈,百度剛剛拿下OTA領域,鵝廠不能再失去對O2O領域的控制。
2.資本主導下的合體埋了太多雷,市場份額重構機會來臨。
資本是短視的,其主導下的企業合并,往往會埋下很多雷。此次美團點評合并,不管是業務合并,還是高管入主空降,都留下不少隱患。
內部消息透露,在騰訊入股前,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的哥哥張波已套現離場。大眾點評官方認可的聯合創始人包括李璟、龍偉、張波、葉樹蕻等,目前其中半數處于退隱或半退隱狀態,張濤雖然仍擔任美團點評聯席CEO,但外界普遍認為新集團實際領導人將是勢能更強的王興。
據悉,張波此前分管大眾點評行政方面事務,這次合并后改為出任行政顧問,等于將權力出讓給合并后的新集團。
大眾點評是被員工吐槽過很多次的“慢公司”,歷經十余年發展,點評始終悠哉地以上海探戈步伐前行;王興則是敢于跟BAT叫板的連續創業者,美團是他引領著從團購大戰中笑到最后。當霹靂火砸進十里洋場,必然是要掀起一番腥風血雨的。
比如裁撤地方站點,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控制人員成本,提升利潤率;問題在于裁撤團隊同時必然會釋放出一定市場份額。
而空降高管則很容易引起員工連鎖震蕩,目前互聯網市場正處于創業黃金期,互聯網公司員工創業拿錢很容易,上海的VC們估計正隨時準備挖美團點評員工出來創業。
而這個時間節點剛好又是BAT的O2O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尤其百度糯米正拿著200億四處尋求擴張,美團點評此時動蕩很可能導致市場份額重構。
3.王興想用好微信入口,得問張小龍支持不支持。
騰訊入股點評美團,除了財務上的投資外,最實質性的幫助來自微信。自打2013年期,騰訊集團就在微信上有個O2O夢,但無論是騰訊的微生活,還是早期的高朋都徹底宣告失敗。O2O是一塊巨大的蛋糕,雖然騰訊擁有最為強大的入口,但其并不能很好的發揮微信的能量。早前投資大眾點評、58同城,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騰訊自身沒辦法在O2O市場有所建樹。大眾點評時代的微信O2O則始終不咋給力,縱然有微信入口導流,但大眾點評還是被美團拉開越來越大差距,甚至被糯米危機到市場地位。
隨著騰訊入股合并后的點評美團,這已經是騰訊第三次發力微信O2O,以及第二次請外部投資公司來運營微信O2O流量,只不過運營人由張濤變成了王興。
只是騰訊似乎忽略了微信O2O始終無法引爆的關鍵點,那就是微信業務的意志。相比京東獲得與朋友圈同等級的入口,微信始終沒有給大眾點評以最實質性地幫助,這背后也許與張小龍對微信O2O的理解有關。微信似乎認為O2O應該基于公眾平臺而非中心導流,但問題在于美團點評不可能參與公眾號建設。
所以,縱然王興對O2O的理解和對互聯網公司的運營能力非常卓越,但面對微信、面對張小龍,他也要先問對方支持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