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五屆馬中企業家大會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舉行,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總會長拿督黃漢良,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務大臣阿茲敏阿里等中馬兩國政府官員,以及企業家代表、專家學者悉數出席。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代表,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應邀在會上做了《互聯網+:新絲綢之路,新思維和新方法》的主題演講,分享了騰訊對“互聯網+”的理解以及實踐,深度闡釋了“互聯網+”對中國經濟以及企業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出席第五屆馬中企業家大會的各方嘉賓、代表合影
劉勝義在演講中表示,在當前經濟趨緩的背景下,“互聯網+”這個以互聯網與全行業深度融合為路徑的戰略, 代表著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是中國通往物聯網(IOT)、萬物互聯(IOE)的藍圖。對于廣大的企業家而言,需具備“從0到1”、“從競爭到合作”和“變減法為加法”這樣的互聯網創新思維和精神,才能把握機遇、應對挑戰。

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劉勝義在第五屆馬中企業家大會發表主題演講
關于中國“互聯網+”的三大洞察
當前,中國和馬來西亞,包括整個亞洲正在面臨經濟放緩的發展局面,如何有效地克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與困境,這成為與會代表關心的熱點話題。
劉勝義指出,中國的“互聯網+”,是一項旨在將互聯網深入嵌入所有行業并實現整合的戰略,其價值在于能推動經濟實現指數級增長。互聯網的連接效應,能夠促進交通運輸業、醫療保健業、制造業等傳統行業的創新升級,成為強大的變革催化劑。這就猶如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電力的應用和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誕生,互聯網的融合讓整個世界的現代化成為可能。
與此同時,“互聯網+”并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切實戰略。目前,中國不僅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互聯網人口,也是移動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互聯網在中國幾乎已經連接起人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互聯網和將互聯網與各行各業實現融合的‘互聯網+’計劃,勾畫出了中國未來將物聯網變為現實的藍圖,也為萬物互聯的最終實現帶來了希望。”劉勝義表示,通過“互聯網+”計劃,中國正在實現所有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甚至快于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
在劉勝義看來,過去在衡量一個國家的重要經濟發展指標時,我們關注的是GDP、CPI、進出口和外匯儲備等。但如今,“互聯網經濟對GDP的貢獻”已經成為評價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潛力的新指標。正如波士頓咨詢公司此前發布的報告稱:“互聯網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影響最為深遠的變革,沒有一個人敢于忽視,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承受錯失的代價。”
“互聯網+”行動下創新的企業家精神
當前,互聯網行業已經云集了一流的人才,他們積極擁抱變化、不斷創新的精神,對互聯網以及其它行業的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精神如果推而廣之,就不僅對單個企業,甚至能推動整個亞洲經濟的發展。在會上,劉勝義也分享了“互聯網+”行動下關于企業家創新精神的三個觀點:
第一,從0到1的創新思維。近年來中國誕生的很多初創企業,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復制已有的商業模式,而更多的是進行本土化的創造和創新。比如對于美甲、按摩這類的傳統服務行業, O2O的出現讓上門服務成為了現實,他們并不是創造了一個新的行業,而是以創新的方式顛覆了整個行業,令行業重獲新生。
第二,從競爭到合作,商業的新本質。互聯網時代,商業競爭的格局和本質也都在發生變化,圍繞消費者需求的核心價值,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競爭的同時,也開始尋求更多的合作,這不僅顛覆商業模式,也創造出新的消費價值和合作生態。
第三,從做減法到做加法,突破自我運用互聯網思維。“加”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心態,它包含摒棄傳統做法的勇氣和接納新技術的勇氣。在互聯網時代,這種新的創業精神,新的思維模式,可能不僅能令單個企業受益,也會在整個亞洲范圍內產生巨大價值,實現“亞洲制造”向“亞洲創造”、“智慧亞洲”的轉型。
劉勝義最后指出,馬來西亞已經制定了一系列關于數字化和網絡化發展的計劃,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下,中馬兩國可以共享發展思路,共謀經濟未來。
【關于馬中企業家大會】: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從2011年開始,連續四年在馬來西亞舉辦馬中企業家大會(MCEC),廣邀來自中國、馬來西亞的政府官員、商界領袖、專家學者,深入探討經濟領域的熱點話題,從而促進馬中兩國的經濟交流與合作。2015年第五屆馬中企業家大會以“拓展現代海絲路、構建和諧東盟區”為主題,旨在響應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海上絲綢之路概念,配合馬來西亞今年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的優勢,加強東盟自貿區與中國的經貿發展,提高與促進小企業相互學習的機會,達到共享資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