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投資百度一戰成名,到百度投資去哪兒的中間“媒人”,再到優酷土豆合并的“幕后推手”,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將投資人善于選項目、管理項目的特質完美展現出來。
把握時機快出手
如果你沒聽說過符績勛的名字,但是,在我告訴你他的投資案例,百度、優酷、去哪兒、滴滴出行……之后,你會不會產生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靜如處子,動若脫兔。用這八個字形容紀源資本合伙人符績勛,恰如其分。
符績勛是金牛座,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擁有工程學一級榮譽學士學位,性格踏實,沉穩內斂。
外表的沉穩,不表示內心水波不興。在捕捉投資機會上,符績勛絕對又是一位頂尖高手。從投資百度一戰成名,到百度投資去哪兒的中間“媒人”,再到優酷土豆合并的“幕后推手”,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將善于選項目、管理項目的特質完美展現出來。
2000年3月剛剛加入德豐杰投資基金,當年5月見到百度創始人李彥宏,2個月之后,就決定投資百度。這種投資速率,很難讓人與其外表聯系起來,但的確又由他做出。
當時,他與李彥宏并不熟悉,不了解百度。經過與李彥宏接觸后,卻感覺十分投緣:“覺得這個人做事靠譜,把家人留在美國,自己回國創業挺不容易。”
我以為,符績勛和李彥宏身上有同一種特質,都是那種外表看起來“無害”、沒有攻擊性,實則很有主意的人。盡管符績勛沒有表示,我想,他們之間的合作,可能也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
幾乎所有的創業者都不容易,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李彥宏的不容易并非符績勛投資百度的關鍵推動因素,還是李彥宏的表現和百度的商業模式打動了他。
回憶當初的見面,符績勛對李彥宏的表現仍記憶猶新:“除了執著和韌性,還有就是他在表達過程中,以數據的方式和分析能力,告訴我為什么能做好這個事情”。再加上百度商業模式的“錢景”,也讓他覺得靠譜。
符績勛將百度對標他熟知的美國搜索引擎公司Inktomi,這成為了他一個參照物。2000年,美國一家叫Inktomi的為門戶網站提供搜索引擎的公司,估值已經達到130億美元。也讓他做出了大膽假設:百度會不會是下一個Inktomi?在他看來,在當時的中國互聯網,百度做搜索引擎相當于開辟了一塊極具潛力的“新戰場”。
你以為這是符績勛毫無來源的猜測?曾經擔任惠普工程師的他,雖是工科男,卻時刻因為感受到硅谷的創新氛圍而興奮。這種由創新產生的刺激,催促他邁出了由工程師到做VC的第一步。
熟悉硅谷,熟悉硅谷創新氛圍,符績勛將Inktomi與百度聯想在一起,不是無緣之木,更不是靈光乍現。
投資百度,讓符績勛一戰成名,但接下來的一系列戰績,卻一再顯示著他的專業和耐心。
符績勛還曾這樣調侃自己,在做VC之前,他曾連續兩年給VC機構寫信做毛遂自薦,卻都石沉大海。如果沒有做工程師練就的那份韌性,恐怕世間又少了一位“最佳創業投資人”。
在2014年中國最佳創投人榜單上,符績勛與今日資本總裁徐新、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合伙人沈南鵬一起,位列其中。2015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位投資人榜單中,他也位列其中,他還在這一年再次登上了“福布斯全球最佳投資人”榜單。
現在,他希望尋找下一家“顛覆的公司”,超越他投資百度的輝煌。
源于對行業的了解
什么是好的投資人?從事投資近20年,符績勛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一是能否看到足夠的長線,二是投資人對這個行業的理解有多深?
對創業行業有深入了解的投資人,心中蘊含的行業知識“寶藏”足以讓創業者受益無窮。他了解行業所處的生命周期,能夠針對不同行業周期提出相應的創業建議,比如在行業早期,他可能提醒創業者注意使用免費等方式來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如果行業中已經出現“先行者”,他可能會提醒優化用戶使用體驗,提供質量更優或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和服務,以求趕超前者占領“山頭”。
他了解影響行業發展的政治、經濟、技術等外部因素,當世界經濟、政策等“風向”發生改變時,會及時提醒創業者調整經營策略以做出應對;他了解行業商業模式,會對創業的商業模式提出有益建議便于改進;還有,如果投資人對行業有深入了解,可能已經投資過相應行業的企業,可能擁有很多利于創業者的人脈資源……
2011年各大視頻網站都面臨著難關:一邊是尚未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一邊是視頻內部和版權價格不斷飆升,燒錢力度日趨增加。雖然身處行業前幾名,土豆網的日子也不好過,創始人王微的處境可想而知。
面對這種情況,符績勛意識到,視頻網站看著紅火,實際卻虧損嚴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內容版權費用的水漲船高。內容在漲價,這種持續性的消耗如果無法解決,最終將導致視頻行業不能健康發展。
這種狀態下,無論優酷,還是土豆網,日子都不會好過:土豆網的市值不可避免會被低估,虧損卻不可抑制地增大;而優酷,雖然市場份額較大,但用戶增長放緩、虧損擴大,運營壓力也是與日俱增。
與其各自消耗,倒不如整合起來,共同尋求做大之道。比如在版權內容上,一家購買,兩家可以互相共享資源;兩家合并后,成為網絡視頻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對資本的誘惑力也會放大。
想通徹之后,身為土豆網投資人的符績勛,坐下來和王微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們面前有兩條路可走——繼續融資,但資金需求量大,也意味著融資難度大;做并購,一定要跑在別人前面,做第一家,才能形成價值最大化。
后來,2012年,我們看到了優酷土豆的合并,還有優酷土豆在“燒錢”8年之后,終于在2013年第四季度實現4420萬元的盈利。
撮合優酷土豆合并,為什么不是愛奇藝等其他國內排名靠前的視頻網站?符績勛坦誠是為了成為行業中絕對老大:“視頻內容包括購買內容、自制內容以及UGC,購買內容‘價高者得’,并沒有太大差別,自制內容則還沒有起步,而競爭核心的UGC則明顯只有土豆與優酷有。”
你以為符績勛投資了百度,就會選擇“近親”愛奇藝?理智如他者,還是以行業大勢為準。
一臂距離有多遠?
在投資圈里,向來有“三分投、七分管”的說法,但沉穩內斂的符績勛卻認為,即使“管”,也要和創業者保持“一臂距離”。有點無為而治的意思。
符績勛承認,即使得到投資人同樣的資金和行業“幫助”,有的企業發展得非常好,卻也有很多企業發展得不夠理想。說到底,即使找到再好的投資人,也并非創業成功的保證,畢竟,創業者才是企業的“主人”,是企業的具體運營者。而明智的投資人都明白,自己對于創業企業只能夠提出建議,卻不能插手具體經營。
人與人相處之間有個“刺猬法則”,告誡我們,交往時最好保持適當距離。創業者應該明白:你和家人、創業合伙人都要保持適當距離,與投資人這種由“金錢關系”締結的“緣分”,更應該保持距離。
明智的投資人也應該有自知之明,盡管大家互相認可,你也錢投給了他,甚至在企業經營上有相同的理念,對創業者來說,自己畢竟是外來者,很多時候,不是你“插手”得越多,創業者就越會對你感激涕零。
在符績勛看來,好的項目,其實不需要投資人插手。企業中的各種事務,還是要靠創業者本人,要創業者本人想明白、做判斷、做決策。當創業者能夠應付得來時,投資人選擇安靜地做個投資人就可以——“創業者跟投資人最好的關系是一臂距離。”
當創業者遇到挑戰時,會主動走過來咨詢投資人,這時,投資人方可承擔起參謀的職務,適時“插手”進去。在百度和去哪兒發展過程中,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團隊數量也要擴展。在這個關鍵時期,百度和去哪兒請符績勛參與進來,一起商議。
經過與公司中層、高層溝通,符績勛為百度和去哪兒“把把脈”:“看看他們的短板在哪里?人才的短板在哪里?組織架構是否要調整?”至于具體決策,仍是由百度和去哪兒創業團隊自己拿主意。
符績勛時刻提醒自己“有分寸感”。2004年左右,針對百度當時發展的需要,符績勛向李彥宏提出“組織架構作調整”的方案。其實李彥宏也知道調整的需要,符績勛只是通過把脈梳理了一下。但是“調整顯然不會讓所有人舒服,甚至對某些人來說更顯得尷尬”。關鍵是這是件“對”的事。
其實,企業經營原本就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否則,做個公務員或者做個白領,豈不是更舒服?作為創業者,我倒是認為,在看到企業已經出現問題或者藏有潛在問題時,投資人及時站出來提醒,并給出相應的調整建議,盡管雙方一時可能有些尷尬,卻好過等待企業發展受到影響。
旁觀者清,身處其中的創業者也有盲區,并非都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此時,投資人越過“一臂距離”,主動示意創業者,聰明的創業者不僅不會埋怨,反而更會心生敬意。
附:艾問符績勛精彩對白

艾誠:你最大的焦慮是什么?
符績勛:我最大的焦慮其實就是說,首先我們是不是選擇了一個對的行業或者好的行業,好的風口。但是更大的焦慮,有時候還是跟創業者形成一種共識。
艾誠:投資對你而言是最快樂的事情嗎?
符績勛:我覺得投資陪伴著創業者,從無到有,從零到一,到上規模,十億美金,二十億美金這樣的規模,其實這種滿足感是非常大的,這是我最喜歡的。
艾誠:最讓你驕傲的一筆投資是什么?
符績勛:可能最成功的應該是百度,但是可能在這個過程里面,讓我很有滿足感的是去哪兒跟土豆,因為我在這個過程里面參與跟影響是不一樣。
艾誠:對于創業者而言,你觀察最容易失敗的結點是在哪兒?
符績勛:最失敗的結點,就是在逆境的時候。逆境可以把很多的問題帶出來,包括你跟團隊的協作,你的運營的管理,往往會暴露出來。
艾誠:最后能不能給所有的正在創業的人們一句應該值得銘記于心的忠告。
符績勛:我覺得,銘記于心的忠告,我覺得創業其實是要一定的執著,一定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