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晚,國內最大的自營電商平臺京東集團公布2016年Q1財報,其第一季度交易總額(GMV)達到1293億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長55%;凈收入為5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3%。在活躍用戶數量上,排除拍拍網的獨立用戶,高達1.69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73%。京東還公布,其目前持有資金儲備達到345億元,現金流十分健康。
電商金融協同效應顯現
京東財報公布后,市場分析機構普遍認為,京東集團在中國經濟下滑的宏觀背景下,依然實現了GMV和收入的大幅增長,十分難得。雖然增速較以往出現下滑,但整體增速依然遠超同行業及整個中國零售行業增速。更重要的是,京東電商業務目前的規模盈利能力已經顯現,綜合毛利率實現歷史最好,電商主業產生3億的運營利潤。
不只是電商業務出現較多的亮點,京東集團旗下京東金融,也開始與京東產生協同效應。消費金融方面,京東消費金融在電商交易額的滲透率增速非常快。除此之外,消費金融通過場景拓展,已經成功連接到教育、租房、旅游、裝修、購車等場景之中,擴大了產品使用范圍。
此外,京東還宣布,其消費金融白條資產和供應鏈金融保理業務,目前都已經獲得了通過資產證券化進行自我融資的能力。3月份,深交所批準京東金融的消費金融產品在未來12個月發行總額高達100億元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另據公開消息,今年5月,上交所還同意京東金融發行首單互聯網保理業務資產證券化,其背后對應資產為“京保貝”的債權,對應優先級利率為年化4.1%。前四個月,京東金融通過ABS融資達到50多億元人民幣,自我融資能力已經非常顯現。
京東金融未來盈利可期
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上,京東金融集團目前已通過京保貝2.0實現了對外部核心企業的系統能力輸出,幫助了更多企業建立了供應鏈金融能力。在產品眾籌和私募股權融資業務上,京東眾籌和京東東家兩大平臺繼續領跑整個市場,截至一季度末,平臺累計籌資額超過28億元。通過京東眾創生態的孵化和服務能力,京東金融的眾籌業務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未來實現集團金融能力對企業層面的全面輸出奠定了基礎。
京東金融集團目前正在逐步擺脫對京東集團的依賴,通過消費金融、支付、眾籌、供應鏈金融等業務加快走出去,擴展了新的服務場景,實現了核心風控能力和系統搭建能力的輸出,金融科技定位的優勢不斷凸顯。此外,依靠資產證券化等方式,京東金融集團找到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資產融資模式,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